丧钟为谁而鸣?



  为了煞有介事地写这篇文章,这几天我做了一系列动作。我用那个最为眼明手快的搜索引擎google开始我的动作,搜索的主题词是“陈村”。不到半秒钟,搜出9000多个网页。其中主要是三种内容:广东的陈村(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安徽的陈村水库(现在叫太平湖)以及上海的陈村也就是我。

  和1997年我刚上网的时候相比,网上的中文内容已可称得上丰富。但是,还是不耐细

  看。那些门户网站之间很难区别,中文书库们也太相像了。极端地说,所有的中文书库,不管名称如何不同,几乎就是一个库,其余的不过是它的镜像站罢了。用一句网上十分流行的周星驰的“大话”,均可视为“你妈贵姓?”你有歌德吗,我也有歌德,连错别字都一样。把人家的东西抄过来换一个字体要费力气,人气十分旺的“多来米”,它聪明、安全而经济的办法是帮你在整个网络搜索作品。搜到了,鼠标一点,到的是别人的站。还没等我赞叹完,马上又看到更聪明的个人主页,你找作品,它先为你链接到多来米,然后再出发。真是体贴极了!有的站在推出独家作品时,下面贴着告示请友站高抬贵手,等上几天再转载。真是很悲壮!

  这一切的祸根在于,现在中文网络的绝大多数的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传统文学作品、音乐作品,都是非授权使用。

  既然绝大多数网站上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都不是买来的,那么,任何一个网站都休想做成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假如是个人主页那还好办,反正付出的是辛苦而不是要命的金钱,中国人有的是力气;但是,如果是商业公司,扔下去千百万的资金租带宽、号房子、买机器、发工资,依然没有任何保障,它的商业模式在哪里呢?中国人把自己非常有限的资源扔进了如此重复而没有创意的活动中,它的经济意义与美学意义何在?中国网络和网络公司的出路何在?中文内容真正的丰盛何在?  

  在2000年的年头上,中文网络突然刮起一股抢购作家作品网络版权的风潮。胃口大的不分良莠一概通吃,开出的版权使用费从千字十来元跃升到三十元以上。当然这还是很低,于是又有网站用股权来补偿。有的网站一转眼号称买了两百名作家,平价地算,也要两千万巨资啊。我当时兴奋过一下,以为网站和作家的出头之日都要到了。

  后来天气渐渐暖和了,纳斯达克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许多泡沫。有的收买了作品的网站不但没有付出合同规定的费用,连付员工的薪水都成了问题。在传统领域创造了亿万财富的好东西,在网上基本颗粒无收。我收藏夹中的许多站悄悄消失了,点上去给你一张白脸。我看到博库英勇悲壮地推出在线购买电子文本的模式。有谁去想,这差不多是中文书库最后的斗争了。可以猜到的是,购买绝不会像美国人买斯蒂芬·金那么踊跃。中国的网民收入少玩心大交了网费后更加信奉免费,中国的网上支付还不完备,电子文本的阅读硬件有待出现和改善。更重要的一点是,那些免费的侵权的网站还活着,大家还能做做大头梦。事实真是如此,博库那么优秀那么庞大的一个网站现在只剩下维持的力气了。

  在这中间还穿插有两则小故事。一是我在自己当版主的“躺着读书”论坛转贴一则新闻,说的是法国作者禁止图书馆非授权出借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借书就不算什么了,还有敢将几千册书一古脑儿地做到光盘上的呢!也有敢将两百期刊物的内容做上光盘廉价抛售的。那些出版物的内容是他们的财产吗?要是按法律的规定把版税或稿费都付了,他们还能那么潇洒吗?

  网友N在图书馆工作,一向信奉“网络文章,版权共享”。他认为:“从图书馆的角度说,如果互联网上的图书馆网站还是属于‘图书馆范畴',那么,根本就没必要去考虑是不是应该免费还是有偿传播电子图书的问题,做就是了,没人可以阻止你,也没有一条法律会禁止在图书馆内免费传播交流电子图书,这也许会是出版界的恶梦,也许,会是图书馆焕发青春的一次大好机遇!”我的回帖是:“如此说来,唱片、电影、电视、图片等等,都被图书馆收藏,那岂不是大家都要倒闭,只有你们家兴旺了吗?”

  另外的一则故事,是我在浏览结束时给一个网站发了个邮件:“先生您好:我是陈村。因版权原因,请取消贵站的陈村专栏。谢谢!”那专栏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使用了我的六篇小说,八篇散文,还有他人评论我作品的三篇文章。回信过了一天来了,有些怨气:“好吧,我明天把这些文章干掉。不过我有时在想,你那几篇文章内容并不多,而且本站也纯粹是公益网站,你是否要叫其他所有网站都取消呢?”他弄错了一件事情,所谓的公益,是调动使用自己的资源和他人委托的资源,去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否则只能叫“共产”而不是“公益”。我能伸手到他人口袋打开钱包分给穷人吗?另外,他不该牵扯到别的网站,他的错误不会因为别的网站的过失而变得可以忽略。

  我把这篇文章写得太长了,看官很可能厌烦了。我自以为在谈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版权的问题不解决,不仅会引发无数官司,还必将阻碍中国网络的生存和进步。中国的作家是那么善良可欺,上千名作者被无数次侵权,只有六个作家曾经起诉但在网上被群起而攻之。好笑的是,这个官司胜诉了,他们的作品依然被大量侵权。我们的法律从来不把侵权者罚到心痛肉痛倾家荡产。如果街上的小偷,被抓住了,只消把偷来的钱还人家,并且还能搬出种种歪理纠缠,谁不想偷呢?在我看,网站既然能够负担所有的营运费用,为什么偏偏不该支付书籍电子版本的版税呢?我看到,有的网站为了自我保护,把涉嫌侵权的一部分划出实体,无奈地把自己好端端的一个站弄得很难看。我看到,网上做新内容的动力十分微弱,因为费尽心力地做,最多保持几天的独家并有被起诉的危险,倒不如学学多来米算了。这样的网络环境,还会有更好的明天么?我还看到,因为缺乏可以操作的商业模式,众多中文书库处境危急,朝不保夕。今天先灭了职业作家,明天关门的是网站,后天翻白眼的就是网民了。像博库那样的站,只要每个使用它的网民每月付一元钱,它就活了,可以安心做好内容。那笔钱加上网络广告,可以养活1000个榕树下规模的网站。我实在弄不懂,网民每年至少翻一番,那么多人热衷的事情居然无法活命。

  在中文网络的早期,新语丝等先驱站点做出很大的贡献,网上至今还在当家的中国古代文学就是那时候积累下来的。在我看到的几十个网站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学网”。它的内容没有侵权嫌疑,它的工作认真细致。我甚至看到书名后的“一校,二校,三校”,真是久违了呀!它还在建设中,但从它的框架看,志气不小,要把古代的经史子集一网打尽的样子。说来说去,建设比什么都要好啊!可是,隔几个月再去看,好像也有了问题。这几天,传来的新闻是中国最大的网站将被海外公司一一收购并购。等到90%的网站消失之后,互联网的春天可能到了,那时候收费模式才可能推出。另一个正面的消息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向国内上百家个人音乐网站站长发出律师函,要求立即在网站上删除所上载的侵权音乐作品,停止侵权,还可能考虑通过法律程序,追究该网站的侵权责任,要求赔偿经济损失。这才是治本的办法。(南方周末 陈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