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聚焦两会教育热点话题 > 正文

顾海良代表:我不主张大学教师博士化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4日 09:32)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谈到,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句话分量很重。”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说。

  顾海良认为,教育质量要提高,首先是师资问题,目前,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顾海良说,现在高校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主要是45岁左右、恢复高考以后的77级、78级学生。这批教师总体水平相当好。但是文革以后高校教师的培养、晋升制度有一定问题,一是学位和职称混淆在一起,譬如博士毕业两年就可以评副教授,使得校园里全都是教授了,可是有些教授连一般的教案都不太会写;二是看重科研、轻视教学。和国际上教师阶梯式晋升的制度很不相同,中国的高校实行的是一种没有助教、讲师、只有副教授、教授的畸形的教师培养制度。

  “我不主张所谓教师的博士化,这个提法不符合教育规律。经过助教、讲师的磨炼,再到副教授,这个副教授和仅仅工作两年、上过200堂课的副教授肯定水平不一样,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也不一样。把学位和职称挂上钩,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带来了极大困扰。”

  “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他的教学水平和方法,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只有在年复一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锤炼才能造就出来,而我们现在的教师太缺乏这种锤炼了,势必带来师资水平的整体下降。”顾海良感慨地说,“过去一些好的大学教师,总有几个可以称为学界泰斗、国宝的大师级人物,而现在,做技术性工作的人不少,但属于大师级的人真的很难寻了。”

  顾海良另一个深层次的担忧,是师德师风建设。

  “中国一向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现在校园风气发生了很大变化。”顾海良说,“特别是实行收费上大学制度以来,有些人把师生关系似乎当成了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对老师来说,你是学生,你花钱来读书,我把知识卖给你;对学生来说也一样,你是老师,我干活,你付费,有的学生干脆把老师直接叫做老板。”

  “如果老师对学生没有一种深深的情感和负责任的精神,怎么可能把学生培养成材呢?”

  顾海良说,“对于高校来讲,应该以学者为大。没有学者就没有学校;没有高水平的学者,就没有高水平的学校。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好师资队伍建设、弘扬师德这两方面的问题,当然,这还要靠制度建设、思想道德教育、舆论环境等多方面的工作来切实加以保证。”

  来源:新华社 (记者 谢湘 堵力)

责编:英子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