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 正文

如何在基地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4日 14:3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道德意识的日益增强,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苍白无力的现象,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足。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基地,应注重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方式,结合普通学校,,相互补充,从而提高德育效率,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一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实践活动基地这样一个不同于普通学校的环境中,怎样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作为一名基地老师,结合自己的经验,浅谈几点认识: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可以说每天都是在做“正人”的工作。

  打铁先得自身硬,自己本身就要具备相应的资格和条件。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是普通学科教师,还是实践活动课教师,只要是教学,它就存在着某种教育。教师总是按照社会的要求、观点、思想进行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首先要思想好、作风正派、为人师表,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应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研究性学习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超前的意识、丰富广泛的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要充满爱心、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寓德育于实践活动课之中

  现代教育学家徐特立说:“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在实践活动课上,教师不是教书的老师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师。教师要掌握好德育的内容,在引导学生活动的同时要把德育不失时机的渗透进去。在基地这样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当中,实践活动课带给学生更多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教育。

  良好的方法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条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地教师要根据不同项目特点,研究并掌握各项目良好的教育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随机应变采取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例如在体育类活动中,对待胆小、意志力差的学生,要多采用鼓励、激励的方法,坦率真诚地与学生交流。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学生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克服掉,他们就会“亲吾师,信其道”,在自然而然中接受教育。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个性,提高他们应变、抗挫等方面的能力。

  活动项目的不同,使得德育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基地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为他们发挥特长、促进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在基地得到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生活上自理、学业上自强、行动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开办心理咨询活动

  有的心理学家预言:21世纪,心理疾患将成为人类的一大祸患。国内有关机构对青少年健康状况所做的多项研究结果也表明,有10%到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这个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做一个不怕挫折、心理健康的人,也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开办心理咨询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情感交流平台。

  基地每期都有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此需要封闭式学习一周。教师学生彼此都不熟悉,更利于学生自由倾诉。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特点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健康与高尚的情感,帮助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感,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活动主要以谈心的形式进行。谈心是沟通学生与教师心理的桥梁,对拓宽学生良好的心境,转换德育思想机制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谈心可疏导思想障碍,能消除学生心理隔阂、困惑、障碍。具体可采用谈、探、摸的办法。谈,交谈内心情况,有什么说什么,不讲究条理、系统,只要说出内心话,获得心理矛盾彻底“曝光”,最后达到理想解决问题的目的。探,探测内心世界的奥秘,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摊到桌面上,分清是非,弄通思想,达到明白事理的目的。摸,从表面现象摸清学生内心活动,捕捉心理活动情况,采用谈心疏导心理障碍,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帮助学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健康与高尚的情感,帮助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感。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育,教师要以一颗火热的心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把心头的郁积排泄出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心理减压,只有这样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才能逐渐消除。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为了使学生在基地得到良好的教育,需要基地全体员工的努力,基地不仅应该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基地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多方面训练,使其受益终身,做一个“智慧明豁,道德高尚,身体健康”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跨世纪的接班人。(作者:基地教师 武卓)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