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 > 正文

合作愉快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4日 14:17)

  在基地有许多项目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的,这与基地的教育理念中的合作探究是相吻合的。合作探究越来越被教育推崇,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四五十人在一个教室学习,学习方式是封闭的。听课,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性格,甚至发生悲剧。其根源除了品德教育、人格修养因素外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不无关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合作小组形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然得到增强。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些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可见小组合作方式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上意义重大。

  可在事实上,在我基地实践过程中,在合作小组的许多细节问题上仍难以脱去“单干”的痕迹,一些现象难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之嫌,有一些问题难免让老师头痛不已。下面列举几种现象:

  现象一:老师分成小组讨论时,有些同学积极思索,热烈讨论,有的好像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但最后让不讨论的同学回答,他也能答讨。

  现象二:小组活动讨论后,有的同学回答问题或出示成果张口说:“我认为。。。。。。我的成果。。。。。。”而不是:我们认为。。。。。我们的成果。。。。,。。

  现象三:有的小组弄不到一起,干脆分家各干各的,无法有效地发挥合作探究的教育功能。

  现象四:小组内一个人活动中活动积极,对各活动整个过程大包大揽,其他人员只是看着,或只是配合递个东西。

  这些现象会不会使学生产生对自我合作能力的疑惑;是不是会造成两极分化,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是不是会加大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是不是对学生集体荣誉感教育不够?

  以上问题值得我们教师去考虑,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要研究出几个方案,做出几个成品。而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各种体验,

  一方面,要求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积极的暗示。 例如:小组讨论完毕提问时问:哪个小组想说一说?回答正确后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细致到位,尤其是某某方面。 在老师的观念中转变小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人代表,让学生从老师的语气中体会到集体荣誉感,进而增强这种感觉。

  另一方面,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如采取自愿结组的原则,民主选举组长的原则。帮助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已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观点。在活动过程指导中,也要侧重小组之间评比是小组之间的横比,而不是个人之间的横比。

  这样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如学生之间相互全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评价,寻求高效的途径等等)能落实的就比较到位,就更能使参加活动的合作小组体会到合作愉快。(作者:基地教师 刘立新)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