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领导的困惑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16日 09:52)

  2月27日至28日,湖北省召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来自湖北80余所高校(包括高等职业学院、独立学院)的200余名党委书记、校长和省、地市党政领导干部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会后,记者进一步采访了部分高校党委书记。

  会上省委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做出的总体判断是,第一,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思想是前进的,向上的、积极的,目前大学生思想出现了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和独立性,这本身是历史的进步。第二,目前大学生思想中的一些不足是社会状况的综合反映。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仍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对此,与会代表都没有异议。但是哪些“新情况”、“新问题”让高校领导感到棘手呢?

  教育环境篇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抵消作用越来越大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说:“现在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处于改革开放后最好的时期,大多数学生爱党爱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热情是不容置疑的。但过去我们年轻时,家庭、社会总的思想趋向是完全一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相对好做;而目前我国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也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这使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加了。”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国民则没那么乐观,他说:“我感到,目前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想信念意识比较淡薄,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看得较重,有的学生对国家、民族、党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折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质成为了推动社会的主要力量。社会的价值核心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吴国民还特别提到,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学生能第一时间获知社会负面新闻、具有消极影响的社会言论等,因而对教师正面引导的可信性表现出选择的态度。而且有限的校园网阵地相对于无限广阔的网络空间,其教育作用显然会大打折扣。

  他说:“最令我困惑的就是,在社会、家庭因素的强大抵消作用下,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影响固然是最大的。但我也不敢过于乐观。”

  宜昌市委书记文成国说:“要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抓好小学生、中学生、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有一次我乘公共汽车,看见一个小学生一个人占了三个座位。我站着有点累,就问他:‘能不能让个座位给我?’你们猜他说什么?他头一扭,大声说:‘没门儿!’而他的父母就在旁边,也没对他进行任何教育。”

  教育目标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非常明晰?

  不管环境如何,高校的教育仍是对大学生思想最具影响的一环。确立教育目标是实施教育的前提,但高校领导表示,虽然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是明确的,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已经转向了“大众教育”,即使不考虑环境影响,“要求把每个学生都教育成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高度的国家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的人只能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种“软性任务”。

  武汉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说:“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情况比本科学生更加复杂,有些学生成绩较差,但家境优越,没理想、不想学习、思想放任,这在高职高专是个突出问题。” 某省属重点高校党委书记说:“我不主张按学校类别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但在每个学校,我们实际培养过程中肯定是有个基本分层: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普通学生,对他们的思想要求也不同。”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党委书记宋瑾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家能否出台一套合理的、科学化的评价体系?把标准量化,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做出长久规划。”

  湖北省计划今年组织一次大型问卷调查和理论研讨活动,进一步摸清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约80个课题,采取政府基金资助的方式,组织专家研讨,形成成果。

  教育者篇

  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如何拧成一股绳?

  高校领导表示,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省委领导报告中也强调:“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要探索辅导员职业化的路子,保证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长期稳定在这个岗位。”“要建立完善辅导员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湖北不少高校已经采取了实质性的措施。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在辅导员提级上缩短年限,评优上给予优惠,同时提供较多学习进修机会,提高素质、稳定队伍。但某高校党委书记也表示:“按教育部有关文件,辅导员的身份、编制就没列入‘教师’范畴,在我国以教师为主体办学的机制下,教师工资远高于专职政工人员。我也想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但人事部门的人说,这没有政策依据。”改变辅导员的“辅助”性地位,难乎、易乎?不同学校,答案不一。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国民说:“其实相对于专职政工人员,专业课教师做思想工作效果更大。他们由于其学识更受学生崇敬,他们说话学生更容易接受。”但现状是,专业课教师却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中的薄弱环节。由于高校普遍用研究生、留校本科生任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进行思想引导的机会越来越少。少数教师本身政治观念淡薄、学风不严、个人利益至上,反而给学生作了坏榜样。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比例,已成为部分高校领导的共识。

  但即使班主任都由教师担任,由于扩招后高校师生比已由1998年的1:11变为1:17,教师的教学、科研压力相对增加,教师能分出多少精力承担班主任工作?菲薄的班主任费、“实惠”并不多的“优秀班主任”头衔能否激励教师投身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领导表示这同时需要“师德”提倡和制度保证。前者似乎不难,但如何建立对班主任工作刚性而有效的评价、奖惩制度?高校领导心中无数。某高校党委书记说:“如果一个老师不尽职尽责做班主任,我能卡他的职称?不行吧,职称主要还是与科研挂钩的吧。”

  教育主阵地篇

  拿什么来改进“两课”?

  “两课”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育效果削弱久已为人诟病。湖北省提出在全国新编教材出版之前,抓好自编教材的修订工作。但在新教材出台之前,增强“两课”教学的说服力、感染力就对“两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委领导提出,政治课教师必须视野开阔、知识广博,讲课能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玉泉说:“我听过一些老师讲‘两课’,凡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都是密切联系时政的,能把理论与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分析现实相结合。与专业课不同,‘两课’教学没有现成的学术资料库,要从社会寻找鲜活的‘资料库’。”

  但目前,我们的“两课”教师并不都具有如此高水平、高素质。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铁街说:“一个老师,可能作一次报告很精彩,但若长期讲课,不一定精彩。”不少高校寄希望于该省党政领导干部到高校作形势报告的制度。湖北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刚说:“不仅是学生,我们教师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听报告。领导报告解答了我们很多思想困惑,我们对国家大政形势把握准确了,再来教学生,效果会更好。”但领导作报告的次数、范围毕竟是有限的,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素质,调动其科研、教学的积极性更为现实。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校长汪文汉说:“教育部门每年都要对搞思政教育的老师进行培训,但形势发展那么快,每年就一次培训够不够?可不可以每年至少下发一个小册子,列举当年的政治焦点问题,以及该如何解答,对我们有个统一的指导?”

  某高校党委书记更提出了深层次问题:“‘两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其学科地位相对就是较低的。最明显的例子是,‘两课’教师的学术论文的获奖级普遍较低。如果中央对‘两课’的重视只停留在文件上,不在教学、科研成果认定等各方面出台一定倾斜政策,就很难真正调动‘两课’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起一支专家型的‘两课’教师队伍。”

  湖北省提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学科博士点建设,既培养输出高水平的教师,又为在职政治理论课教师提供研修阵地。要设立形势报告资料库,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报告宣讲团。 人民网记者 田豆豆

责编:英子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