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高考回眸

“高考回眸”之从“3+2”到“3+x”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12日 17:12

  (播出时间:2003年5月17日)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制度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发展着,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考试科目的变化了。过去高考考什么科目一直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而现在,无论是考生还是高校都有了自己的选择权。那么这一变化是怎么来的呢?为了更好地看清高考科目设置演变的脉络,我们把目光稍稍投向更远。

  一、“文科六门理科七门”

  1952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全国高考,那时正是计划经济时期,和柴米油盐的供应一样,高考考什么科目也由国家统一制定。根据当时中学开设的必修文化课程,新中国第一次高考一共开考了九门科目。考试分文科、理科两大类,文科考六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科考七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今天高考科目设置的雏形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起来的。此后,“文科六门理科七门”的考试方式一直沿用下来,直到十年动乱前夕。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但由于时间仓促,考试科目设置仍然是文科六门理科七门。

  (采访华北电力学院教授 许丹娜)那时考的是理科,在老师的指点下,刚刚能区分开高考有考文科,有考理科的,所以77年考了理科。

  (采访中央教育科研研究所研究员 臧铁军)77年是各省实施了高考,到78年逐渐走向全国统一的高考,那个时候高考是文科考六科理科考七科,和文革前是一样的。

  二、“3+2”

  高考科目设置出现第一次大变动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高中毕业会考正在各省市普遍推行。会考是一种毕业资格考试,学生学完一门考一门,全部课程合格后,准予高中毕业。在高中毕业会考的基础上,1995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宣布,高考实行“3+2”改革。

  (采访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副主任 马金科)当时一个出发点就是各个科目都通过了会考,是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高考的时候就没必要再考那么多科目了。”

  (采访北京市特级教师洪安生)那么,高考考什么科目?当时协商了很久,最后就定了一个“3+2”的方案。这个“3+2”方案中的“3”就是语文、数学和外语,这是工具课或者叫公共课,这要求所有考生都考。

  按照“3+2”模式规定,高考科目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一律减为5门,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在此基础上,文科加考政治、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化学,原来属于高考科目的地理、生物不再列入高考范围。这一开始就遭到了地理、生物两科专家的反对。

  (采访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副主任 马金科)当时反应比较敏感的是这两个科目的两院院士,他们曾经两次报告国务院,咨询为什么在全国规模最大、对青年人影响也最大的考试里,不考这两个科目。他们说未来的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长江三峡如此伟大的工程,没有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这些知识,是搞不成的。

  此外,高考科目整齐划一,没有选择,这在考生和高校中也引起了不同的意见。

  (采访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林明河)学校有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它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校不完全一样的;学校在本身的划分当中,有高层次的,中等层次的,低层次的,所以你按照一个标准来划分人才,显然有问题。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王英杰)给学生选择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国家从整体上来讲,教育制度给学生的选择太少,不管是在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有这样的问题。高考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国家把一切都给规定住了,学生喜欢的得学,不喜欢的也得学。

  很快,整齐划一的高考3+2模式出现了弊端。在这个模式的导向下,很多中学早早地就把学生分成文科和理科,针对高考科目紧张复习,而其它不属于高考科目的文化课程则形同虚设。

  (采访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副主任 马金科)高中三年,新课大概高二以后就很少了,就剩下一些基础性的课程了,除了语、数、外的一些课程,可能在高三还延续着,据说其它课程就基本上差不多了,那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就是对着你这个3+2,对着2,文科的就是政治、历史,理工类的就是物理、化学,这个现象我们和国际的一些教育界专家们,我们前些年进行研讨的时候,日本的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就提出来,他说,你这样的一个导向,长此下去将会使高中阶段的高中毕业生文化知识的结构失衡。

  三、“3+X”

  改革再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98年冬天,教育部推出3+x高考科目改革方案,这是高考科目设置的第二次大变动。和3+2模式中的3一样,3+X中的3也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X为选择科目,由高校和考生自主选择。

  (采访原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刘大允)3+x ,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 它对高校,应该根据学校专业学科的特点,以及这个学校它的办学层次来决定应该考什么科目,它有更大的自主权,另外,对学生它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个人的兴趣、特长,以及他的能力,同时还考虑到专业要求,去选择它应该考试的科目,它是对两个方面都是开放的。

  3+x高考科目改革首先在广东省试点。1999年,广东省的高考科目改为3+1或2,2000年又进一步调整为“3+综合能力测试+1”。综合能力测试囊括了中学文理六门课程的内容,这在当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激起一片反响。

  (采访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副主任 马金科)刚开始大家感到这种科目设置完全打乱了原来这种过早地文理分科,对着高考这种模式,很难组织教学,教学上也有新的要求,再一个教师们对这个改革究竟迈多大步伐,心里没数。

  终于,2000年7月7日上午9点,敲响了3+x考试开考的铃声,18万考生参加考试。三天后,铃声再次响起,考生们鱼贯而出,脸上挂着微笑。高考结束后,社会舆论也由考前的喧嚣渐渐转为平静。广东省招办在考后对1400名考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对2000年3+x考试感到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70.4%,赞同实施3+x考试的占85%。3+x高考科目改革取得初步成功!

  (采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刘育民)恢复高考以来一直实行文理分科,我们的改革已经打破了这个的界限。

  在2000年改革成功的基础上,2001年高考进入相对平稳期。“3+x”方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与此同时,3+x改革开始推向全国。而这一改革的优越性也逐渐显露。与过去的3+2高考模式相比,3+x高考改革关键在x,有专家统计过,理论上,考生选“x”科目的变化组合可达60多种。

  (采访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吴颖明)X从一到六,它是多种组合,而原来的3+2就是两种组合,应该说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

  (采访中央教育科研研究所研究员 臧铁)3+x考试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给了学校更大的选择空间,给了基础教育更为广阔的教学发展空间。

  目前,3+x改革已在全国各省市全面推开,由于对x的选择不一样,各省市的3+x模式也不尽相同。今年高考,广东省继续实行“3+综合能力测试+1”的模式,而北京、浙江等省则采用“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模式,高考科目设置在全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然而,正如3+2模式一样,3+x模式也不能说是最完善、最完美的,改革这辆快车还将载着无数人的期待继续前行。

(编辑:英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