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央视大讲堂 > 正文

马 骏 :《隆美尔》(下)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25日 11:13)

  (视频)

  主讲人简介:

  马 骏,法学博士。1953年生,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著作。

  内容简介:

  隆美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纵火犯。他是个出色的战术家,有魔鬼之师、沙漠之狐的美誉,但是他的才能不但没有造福人类,反而为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服务,延缓和阻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他缺乏战略眼光,使其战术上的辉煌不过成为铺就其战略上惨败的伏笔。作为希特勒的心腹爱将,他为纳粹德国付出了犬马之劳,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却卷入了暗杀希特勒的秘密活动,而以服毒自尽的结局收场。是谁制造了隆美尔的悲剧人生?

  纵观隆美尔的一生,他的确在战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军事才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就已经显露了锋芒。而真正让隆美尔红遍德国,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也是这些表现让隆美尔一路飚升,得到希特勒的赏识,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他从一个少将走到了德国陆军元帅的最高军衔,隆美尔为此声名远扬,几乎成了神话式的英雄。一个普通小镇走出来的隆美尔是怎样爬到德国陆军元帅的位置上?确立他在希特勒心目中的地位?

  北非战场的胜利给隆美尔“魔鬼之师 沙漠之狐”的称号,德国国内的纳粹宣传机器把隆美尔吹捧为战神,成为德国人崇拜的楷模。就在德国纳粹势力极尽溢美之词,大力吹捧隆美尔之时,这位被捧上天的人物,却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一败涂地退出了战争的舞台,再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他为了赢得局部战斗的胜利,一意孤行,体现出很浓的战斗机器的色彩。是什么注定了这位显赫一时的人物走向低谷?是什么让他永远退出了战场的舞台走向没落? 北非战场给了隆美尔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

  北非战场的最后失落,使隆美尔尝尽了失败的滋味。然而接踵而至的灾难却要了他的命。这个曾经在希特勒面前红极一时的人物,为什么死在了希特勒手下?他的忠心耿耿,他的死心塌地,也没能挽回一线的生机。让人奇怪的是,这个生前为纳粹卖命的人物却因他的死而赢得了他身后的美名,在其他法西斯帮凶一个个臭名昭著、骂名不断的情况下,隆美尔的名声反而扶摇直上、被别有用心的人大力吹捧。这些令人不解的疑问,就像隆美尔在北非声名鹊起时一样让人关注,是什么使隆美尔以悲剧的人生谢幕?他与希特勒之间究竟有什么复杂的纠葛?为什么惟独他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

  (全文)

  人们认识的隆美尔更多的是北非战场的隆美尔,的确隆美尔军事生涯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他北非战场锻造的。这一点连一项矜持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承认。隆美尔号称沙漠之狐的绰号,就是英国人给叫出去的,沙漠之狐,狐狸,然而人们看到的只是隆美尔辉煌的一面,却比较少注意隆美尔军事生涯的致命弱点。这就是他的战略素养不高,战略筹划显得苍白,所以我用一句话来概括隆美尔是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他可以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哪怕他后来作为战区指挥官,可能像一般士兵一样,一般军官一样,冲到最前面的坦克。但是他虽然在战术上打得有声有色,但是在战略筹划方面就力不从心了。这一点和隆美尔的个人的经历有关系。那么下面我就向诸位介绍一下隆美尔是怎样一个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的,先介绍他战术的巨人这方面。

  所谓战术的巨人简单讲,用中国话讲就是讲他过关斩六将这一段。先讲他在西线作战的情况,1940年德军实施黄色作战方案,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那么当时隆美尔在第七装甲师当师长,那么原来隆美尔是希特勒身边的警卫营长,他怎么去当装甲师的师长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1939年9月1号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隆美尔也就是希特勒身边的警卫营长急了,他不是荣誉感非常强嘛,斗兽精神嘛,他说我应该去到前线作战,统军打仗,就向希特勒提出我要到前线作战。希特勒答应他的请求,他说你想干什么,我想当装甲师的师长,希特勒说行,你去吧。然后将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告诉说给隆美尔安排一个位置,到装甲师当师长。勃劳希奇一听说立即反对,为什么呢?当时德国陆军有六个装甲师,这是德国陆军的宝贝疙瘩,隆美尔最大的官当过营长,而且他是步兵,他根本没有在装甲兵干过。勃劳希奇舍不得把一个装甲师交给一个不懂装甲作战的军人,所以不同意。但是元首说了话了,希特勒是元首,所以后来双方采取了妥协,六个装甲师长,一二三四五六装甲师师长不行,因为他是满员的,是重型装甲师。那么勃劳希奇说你要想当装甲师师长行,他将在德国进攻波兰战役中受到重创的,那个第二轻型装甲师,改编为第七装甲师。好吧,你去当第七装甲师的师长,这样呢,隆美尔就成为第七装甲师的师长。隆美尔的确是个战术大师,他是1940年2月10号得到任命的,他没有在装甲兵干过,但是他经过短短三个月的训练,到1940年5月10号“黄色作战方案”实施的时候,他的装甲师已经成为七个装甲师最强的一个,英国人把隆美尔这个师称为“魔鬼师”。所以1941年的元旦钟声刚刚敲过,隆美尔被晋升为中将军衔,这是一个例子他是战术上的巨人。

  再讲个例子,在北非战场上他是怎么成为战术的军人的,1941年2月12号隆美尔被希特勒派往北非指挥德国和意大利联军,这个时候意大利军队已经被英国人打得一败涂地。希特勒是想让隆美尔这个战争机器改变法西斯国家在北非的颓势,那么经过两个月的兵力调整,隆美尔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开始了他一生军事生涯的辉煌与没落。北非战场是隆美尔一生军事生涯辉煌时期,也是他没落的开始。他对部下的要求十分简练,灵活激动大胆推进进攻进攻再进攻,那么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卡扎拉会战中,使用的一个战法,进攻力学,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都知道杠杆原理,就是同样的力作用于力臂的不同,产生的力的大小也不同。一个支点嘛,一个杠杆嘛,你手放在这个地方这个力就大,放根就小,杠杆原理。整个战场是一个力臂的话,那么正面比如我们要进攻这个山头,从正面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山头的后边一侧进攻这是一个力点,从背后进攻,又是一个力点,就是一个战场,它分三个力点,正面一侧和后方,如果把兵力全部配制到进攻的正面,那么就好像杠杆,这个力放在杠杆贴近支点上一样,对作战战斗力发挥得很小。可是如果你把一部分兵力从正面牵制对方而将另外一部分兵力呢,迂回到敌人的一侧和后方,那么发挥的力呢,就不一样了。那么敌人呢,就很可能会陷入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因为什么呢?因为后路被堵死了,丧失了他原有的优势。隆美尔就是用了这么一个力学在卡扎拉会战打败了占有很大兵力优势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卡扎拉位于沙漠地带,是英军利比亚防线的最前沿,当时英军第八集团军叫劳奥金莱克,后来呢,当中东地区英军的总司令。这个人他兵力强,兵力优势要大于德军,其中坦克的优势占有四分之一,火炮占有三分之一的优势,作战飞机比德军多七十架,第八集团军有两个军,一个是第13军,一个是第30军,第13军负责卡扎拉南部的防御,那么第30军呢负责卡扎拉北部的防御。那么隆美尔根据英军的这种兵力部署,并且占有优势的这种情况,定下了基本作战方针,就是正面牵制,一部分兵力迂回到英军的一侧和后方实施攻势作战,这个仗打得非常漂亮。隆美尔对他的将领谈了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次做战的关键必须造成我们不是向南进行一侧包围,而是向北实施正面突破这种假象,只要这种假象没有被英国人识破,我的杠杆就能撬动敌人的坚固防线,歼灭他。所以隆美尔就命令他的意大利,因为他是德意联军嘛,他命令意大利军队从正面牵制对方,那么他则率领着主力,迂回到英军的一侧和后方,为了使得英国人相信隆美尔将从正面突破这个第八集团军的防线,所以隆美尔命令他的一个装甲营开着大汽车,汽车后面呢,拖着砍倒的大树,就这么在沙漠上兜圈子,为什么呢?迷惑敌人,你想啊,装甲车大卡车要拉着砍伐下的大树枝繁叶茂的棕榈树,在沙漠上拖,卷起了滚滚沙尘,那么从英军这方一看,敌人的大部队正在向这方面行进,用这种伪装来迷惑敌人。所以说劳奥金莱克果然上当了,认为呢,隆美尔的为首的德意联军将从卡扎拉防线的北端也就是英军的正面实施突破,而忽视了他的南翼,也就是他最薄弱的地方。恰恰隆美尔就是从这进去的,所以卡扎拉会战呢,就是这么样的在德军的隆美尔的一种进攻力学的理论下,取得了胜利。所以他声名从此鹊起,6月21号希特勒晋升为隆美尔为元帅军衔,这是1942年的6月份,你想五年之内,从1937年,到1942年他走完了少将、中将、上将、元帅,元帅是德国最高军衔,所以他一生辉煌是在北非锻造的。

  隆美尔战略上是很欠火,还是先说北非战场,隆美尔到北非之前,希特勒接见了他一次,那么这次会见呢,不长。希特勒就叮嘱了他这么一段话,他说记住,你的敌人非常强大,你到那里的目的是帮助意大利稳定北非的局势,进而利用意大利人牵制住英国人。但是那里不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不能把我们宝贵的兵员物资都投放到那里,解救墨索里尼的那个朋友。我们要对付的是更重要的敌人,这就是斯大林和他领导下的俄国,你只有两个师,你不会再有增援了,所以你务必谨慎从事,不能把我们的军队投入毫无意义的作战行动中。这是希特勒在隆美尔到北非战场之前,向隆美尔交代的这么一句话,应该说作为纳粹德国的最高统帅的希特勒,在这一点上他从大战略的角度,来审视北非战场和其他战场的关系,是有见地的。1941年6月22号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已经陷入了两线作战,一方面在欧洲西欧,一方面在东欧,那么德国作为一个中欧国家,两线作战一直是在悬在德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它始终困扰着德国历代政治家和军事家。18世纪的时候,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为了和法国和奥地利争夺西里西亚打的七年战争,就以为陷于两线作战差不多遭到灭国之灾。后来是沙皇俄国军队主动撤出了反对普鲁士的联盟,所以它免遭一劫,它逃过一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威廉二世陷入两线作战,遭致战争失败。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呢,希特勒已经处于两线作战了,如果这个时候他继续把北非作为主战场,那么他成为三线作战,这是德国人受不了的。所以说呢,希特勒交代了隆美尔这几句话,你稳定局势就行了,牵制到英国人,不要把我们宝贵的兵员物质浪费到那儿去。然而隆美尔到了北非战术上的胜利,他就忘记了他最不该忘记的一件事情,北非与苏联战场孰轻孰重,他打顺手了,在北非他一味猛打,甚至想占领埃及。这样呢,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增兵,把苏德战争中的一些物质装备,挪到北非战场,所以就减轻了苏德战场苏军当面的压力。但是德国毕竟它是一个中欧国家,它是这么多战线进行作战,它真是力不从心,所以这样在北非也就埋下了隆美尔后来,从辉煌走到没落的伏笔了,最终在1943年希特勒在北非被蒙哥马利所打败。

  那么连这一点希特勒都看到了,希特勒后来对他的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他讲,他说看来隆美尔不是个战略家,他只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勇士,连希特勒都看到了,这是他战略矮子的一个事例。

  我们再讲一个事例,1943年12月18号,隆美尔被调任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这个集团军群担任的是法国的防御任务,当时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已经是旦夕之事,早晚之事。德国人心里明晰,那么这样能否准确判定英国人美国人在什么地方登陆,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盟军在欧洲登陆,旦夕之事早晚的事情,这不是个悬念,那么在什么地方实施登陆,能否准确判断对于能否组织有效的抗登陆作战,意义极为重大。这个是摆在隆美尔面前的一个课题,方才谈到西线,是隆美尔军事生涯辉煌的起点。第七装甲师,取得了那么大的战果,他到任之后,就一直到下面的部队是跑来跑去,用现代的话讲叫调查研究视察,视察两个多月。隆美尔这个人生活是非常简单的,这个人很少喝酒,会饮酒,很少喝酒,不吸烟,饮食也非常简单,另外这个人生活有规律,他每天十点半必须上床,除了打仗以外,必须上床就寝,早晨必须起床,很早就起床了。他要给士兵做一个榜样,所以隆美尔对士兵之间亲和力比较强,应该说呢,这些都是他带兵的人难得的好品质,德国士兵也喜欢他,然而他恰恰在大问题犯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了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成功。这就是他判定盟军登陆的地点不是在诺曼底而是在加莱。从比利时向法国索姆河一线的加莱地区,当时担任诺曼底登陆作战任务的德军第七集团军司令,名字叫弗莱德里希·多尔曼中将。这个人曾经担任过隆美尔的上级,隆美尔有一次到第七集团军防地视察的时候,多尔曼跟他讲,他说英国人很可能在这一地段登陆,但隆美尔不以为然。那么根据这个判断呢,隆美尔把他防御盟军登陆的被称之为“大西洋壁垒”那个防御重点,放在了加莱,在加莱地区埋了多少地雷呀,两个月内,埋了四百多万颗地雷,地雷不够,隆美尔想个辙,用废旧的炮弹代替地雷,大西洋壁垒建立起来,就是大西洋防线了。他称为大西洋壁垒,非常高兴。1944年6月4号那天,回国述职,向希特勒述职,其中他还有一个目的他回国回德国, 1944年6月6号那天,是他妻子的生日,他给他妻子过生日去了,而正在他和他妻子推杯换盏之时呢,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了。盟军登陆的地点恰恰是在诺曼底,而不是在加莱,所以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这个特点,在隆美尔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那么战术的巨人,战略的矮子,这和隆美尔的成长经历是有关的,德国军事史,许多著名的将帅,我从前给大家讲过,都是在指挥部队干过,院校干过,统帅机关干过,隆美尔缺的就是统帅机关这一课,他在统帅机关确实干过,但是警卫营长,保卫元首的安全,是个大警卫员,他没有参加过战略的运筹帷幄,他缺这一课,这是他一生军事生涯的短板。

  在纳粹的档案里面,隆美尔是元首最忠实的卫士,第三帝国最杰出的军人。在纳粹党为隆美尔举行的国葬上,主持国葬的德国陆军元帅叫龙德斯塔特,当年已经69岁了,他是德国陆军元帅资历最老的一个。在德国陆军元帅高级军官中,惟一的一个可以不摘手套和希特勒握手的就是龙德斯塔特。所以说由龙德斯塔特主持隆美尔的国葬可以说是规格很高的了,龙德斯塔特为隆美尔举行的葬礼,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你的心是属于元首的,您的心是为元首跳动的。但是,在战后联邦德国国防军军事历史档案里面,隆美尔却是反希特勒的英雄,是被希特勒赐死的,赐死之后我举行国葬。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方面死了之后,希特勒为他举行国葬,龙德斯塔特主持,那么战后的联邦德国国防军的档案里面,反对希特勒的英雄又是隆美尔。

  我给大家讲一段历史,1944年7月20号,德国发生了暗杀希特勒的事件,暗杀没有成功,暴露了纳粹德国内部反希特勒组织。希特勒给予坚决镇压,那么希特勒的党卫军在搜查反希特勒军官团找到了一封文件,发现隆美尔也参与了这个组织,其中一份文件就是7·20事件的主角施道芬格的日记,施道芬格曾经奉命游说隆美尔参加反希特勒军官团。希特勒在隆美尔的心目中,是大德意志民族复兴的主宰,这个基本前提是隆美尔追随希特勒的基础。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战争越来越对法西斯国家对纳粹德国不利了,隆美尔他是在战场指挥打仗的军官,战场的总体态势,他是门清着呢,所以说他认为这场战争的结局不仅大德意志无法复兴,而且德国未来的历史将如何走啊,未来德国将是什么样呢,那么这个问题在隆美尔的脑海是不能不想的。所以说从1943年末开始,就隆美尔对希特勒从崇拜产生了怀疑,崇拜产生了怀疑,他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后来就一直想,他应该为德国民族的复兴,战败考虑,考虑到这些问题了。所以说他从对希特勒崇拜怀疑最后走上他讲,我应该负点责任了,由我来对德国负责任的时候了。那么这一点他这个想法被德国反希特勒军官团看到了,所以开始派人去游说他,可是当时隆美尔没有直接答应,说了模棱两可的话,“看来由我负责的时候到了”。那么这一句话也没有反映他要想反对希特勒,没有明着讲,可是游说他的人,把他的话写在了文件上,7·20事件失败之后,文件被党卫军破获,希特勒一看,我这么提拔你,你居然还参加了反对我的活动,你必须死,因为你的影响力太大了,纳粹把他宣传成为神了,战神,这个对希特勒打击也大。你要知道他曾是希特勒身边的警卫营长,你1937年还是个上校,我提拔你少将,到1942年就成为元帅了,最后你反对我,这个打击太大了,所以要除掉他。必须除掉,可是隆美尔在德国人民心中非常得人心,怎么办,希特勒说不能逮捕他,如果逮捕他,经过人民法庭,审讯处死,那将是一个非常丢脸的事,在战后举行的纽轮堡国际法庭审判会上,纳粹战犯之一,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威廉·凯特,他有下列一段供诉,他说元首当时不想枪决隆美尔,因为我们已经把隆美尔宣传到了每一个德国家庭里,这样做实在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要处死他,但我也又不能枪决你,于是决定让隆美尔自尽。1944年10月13号12点,隆美尔在赫林根的家中,接待了两个客人,一个客人是陆军人事部长兼希特勒第一副官威廉·布格道夫中将,一个是陆军人事部副部长恩斯特·迈塞尔少将。布格道夫在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曾经跟隆美尔是同事,他后来到陆军人事部当部长,两个不速之客到了隆美尔家中,两个人见面之后,见到隆美尔行纳粹礼,还称元帅,非常客气。寒喧之后,隆美尔把他让进房间,然后他说,因为当时露西也在场,他说夫人如果不介意的话,我想跟元帅单独谈谈,这样呢,隆美尔让到客厅了,让到客厅双方坐定布格道夫呢,憋了好半天,因为毕竟过去是同事,才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你已被指控为谋害元首的同案犯,说着就把一封信交给了隆美尔,这封信是谁写的呢,就是我方才提的那个人,凯特写的,凯特上面讲,他说元首命你自杀,然后为你举行国葬,否则你将被送上人民法庭审判处死。隆美尔看完信之后,他脸上闪过一丝痛苦的表情,他不相信,紧问了一句,他说元首知道这件事吗,布格道夫点了点头,那么隆美尔双眼湿润了,快哭了,是委屈,他没说话,反正眼睛湿润了。但是很快他止住了眼泪,他说好吧,我承担后果,我把自己忘掉,他说Ich hab mich vergessen,我承担后果,我把自己忘掉。那么他请布格道夫和迈塞尔退出书房几分钟,他说请你们出去,我向我太太妻子诀别,他跟他妻子说,我将在15分钟之后死去,遵照元首的命令,我必须服毒自尽和面对审判两者之中,必决其一。露西当时说了一大堆话,你想她感情那么好,她受得了吗,双方吻别以后,他又亲吻他的儿子曼弗雷德,然后他从口袋里把自己家的钥匙和钱包从口袋里掏出来,交给了曼弗雷德就走了,他们坐上车呢,驱车走了四五公里的距离吧,到了森林旁边,这个司机的名字叫做海因里希·多斯,然后呢,布格道夫命令迈塞尔和司机下去,那么他和隆美尔留在车上,大约过了五分钟左右,布格道夫叫马赛尔和多斯上来,那么后来据多斯的回忆呢,多斯拉开车门的时候,看着隆美尔歪坐在后座上,帽子掉在车的踏板。当时呢还没有完全死,神志已经模糊不清了,流了口水,后来多斯给他扶正,戴上军帽,很快后来就咽气了。那么7月17号纳粹党的宣传机器宣布,隆美尔因战伤引起的脑血栓不治而亡,隆美尔就结束了他的悲剧的一生,完了希特勒下令举行国葬。所以说隆美尔的人生,是悲剧性的,而由于隆美尔曾经参与反纳粹活动,又在德国民众中有巨大影响,战后又由于冷战的需要,隆美尔被战胜者加以利用,所以说呢,他死后,仍然殊荣不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个高级将领,能生前显赫,死后殊荣不断,特别是被敌对双方认可的,惟一隆美尔一人,上面呢,就是号称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一生,我的课就讲完了,谢谢。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