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央视大讲堂 > 正文

马 骏:《希特勒》(上)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25日 10:46)

  (视频)

  主讲人简介:

  马 骏,法学博士。1953年生,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外国军事思想和军事历史研究工作,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著作。

  内容简介:

  希特勒(1889-1945),纳粹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最大战犯。

  他是人类最大的战争魔王,曾将亿万人卷进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却最终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曾想独霸世界,涂炭生灵,却最终自掘坟墓,惨败收场;他生前耀武扬威,显赫一时,却最终畏罪自杀,逃脱正义的审判。

  这就是希特勒——

  一个将人类带进战争深渊的恶魔,一个充满扩张与集权理念的独裁者,一个具有变态人格与复仇情结的政治狂人。

  作为最终成为纳粹德国权力中心的焦点人物,按道理讲,希特勒应该把他的荣耀追溯到他的童年及先辈。可是希特勒生前很少谈起他的身世。不仅如此,他也从不允许别人谈论他的身世,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人类最大的战争魔王究竟有怎样难以启齿的身世呢?

  1919年9月,希特勒参加了德国工人党,依靠他的机智狡猾和反动宣传鼓动才能,希特勒最终将德国工人党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并正式成为纳粹党的党魁。从此,他开始正式推行以集权与扩张为核心的纳粹政治理念。然而他在刚一起步的时候,就遇上了麻烦,这个想当德国元首建立中央集权的阿道夫·希特勒,首先成了一个阶下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会在德国风靡一时?为什么会在日耳曼人身上产生难以估量的魔力,让人们为希特勒东征西杀,流血卖命?

  在服刑九个月后,希特勒被提前获释出狱。此时,纳粹党已被取缔,许多人都认为希特勒从此会销声匿迹,无声无息。那么,有着强烈扩张与独裁理念的希特勒会就此甘心寂寞吗?具有思辨与判断能力的德意志民族,会选择一个独裁者做他们的领袖吗?

  (全文)

  今天的欧洲是世界上物质和精神文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在这块土地上,享受着和平、安宁的生活。但是六十多年前,这块土地却到处是断垣残壁,到处是痛苦的呻吟,到处是硝烟炮火,到处是鲜血与尸体。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我手中的这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就是阿道夫·希特勒。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活泼的小男孩,后来为什么会成为战争的魔王呢?他的人生轨迹是怎样(发)生变异了呢?

  从心理学来讲,一个人,少年和青年时代,他的经历很容易影响他的一生,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阿道夫·希特勒,我首先介绍一下,希特勒的童年和他后来的少年生活。

  希特勒的父亲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希特勒排行老三,他上面有一哥一姐,下面有两个弟弟。希特勒的祖父叫约翰·希特勒,他原来生活在奥地利,他生活在奥地利的瓦尔德维尔特尔县,这个地方也比较闭塞,离维也纳将近二百公里,地处多瑙河波希尼亚和摩尔达维亚的边境,穷乡僻壤,可以说是穷乡僻壤,近亲结婚的现象比较普遍,也就见怪不怪了。

  约翰·希特勒,也就是希特勒的爷爷,是一个磨坊的工人,就是修风磨的,走街串巷。1836年6月左右,他走街串巷走到一个村子里面,给一个名叫玛丽亚的寡妇——玛丽亚已经47岁——修磨,家里的风磨。但没想到,他和玛丽亚寡妇一夜风流,第二天早上又走了,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珠胎暗结。玛丽亚第二年,也就是1837年的6月9号,生下了一个小男孩,这个事情约翰·希特勒不知道。三十年之后,这个小男孩才找到他的生身父亲,这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呢?叫叫阿洛伊斯·希特勒,由于阿洛伊斯·希特勒他是私生子,没有爸爸,所以自小在自己的外婆家长大的。,阿洛伊斯·希特勒有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找了一个叫霍勒的女人,两个人没有生育,霍勒身体不好,后来就去世了;阿洛伊斯又有了第二次婚姻,找了一个女厨师——德国人把她叫厨娘——作为自己的妻子,他们两个人有一对孩子,一男一女,也就是我们后来这个阿道夫·希特勒的哥哥和姐姐。但是这个厨娘命也不长,很快也死掉了,这样就出现了阿洛伊斯第三次婚姻。阿洛伊斯第三次婚姻娶的一个女人叫克拉拉,这个克拉拉是什么人呢?阿洛伊斯和克拉拉本身是舅舅和外甥女的关系。不仅如此,我方才讲了,阿洛伊斯·希特勒有第一次婚姻,他的第一次婚姻叫霍勒的没有孩子,当时也没有想到他的老婆去世,所以没有孩子,就将他的外甥女克拉拉过继给自己当养女。这样,阿洛伊斯和克拉拉又是养父和养女之间的关系,阿洛伊斯爱上的就是这么一个女人,至少是近亲结婚吧,另外辈分也不对。克拉拉和阿洛伊斯他们是1885年结婚的,第一个孩子就是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号18点30分,希特勒,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与德国边境有一个小镇叫勃劳瑙的小镇,在奥地利境内的,一个叫波麦的小客栈里面。这就是说,我们从上述来看,希特勒他是个混乱血缘关系的一个产物,衍生出来这么一个孩子。所以难怪希特勒长大之后,他很少谈论他的出身。因为这样的出身,有什么好谈的呢?

  希特勒是1895年6岁的时候上学,他上的十年一贯制。有两个客观使希特勒的学习不好:一个是阿洛伊斯,他的爸爸48岁退休之后,然后再去找一份工作干,他经常换工作。换一次工作,他家就搬一次,搬一次,希特勒就得转一次学,转一次学就不适应一次,刚刚适应了,他又转学了,这是一个客观原因;另外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希特勒身体不好。他得过肺病,曾经休学了一年。所以,好不容易在1905年的9月16号,希特勒获得了学校的毕业成绩表。他的成绩是这样的:德语(他自己的母语)、化学、物理、几何为“可”,“可以”的“可”,刚刚过;“良好”,一个历史,一个地理;他只有一门成绩“优秀”,就是绘画。希特勒当时在维也纳,高兴,希特勒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醉酒,就是这一天,他当时醉倒在维也纳街头。喝了一次酒,醒来之后,他终生不再饮酒了。希特勒绘画成绩之所以优,是源于他曾经有过的理想。无论是什么人,不管是坏蛋,还是杰出人物,小的时候都有自己的理想,希特勒也不例外,他想当一个艺术家。这一点,他在他的自传体书叫《我的奋斗》里面谈到了,他说,我的爸爸阿洛伊斯,让他当一个公务员,他不干。希特勒说,我不能干公务员。他的理由是,当公务员要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这个时间不是我支配的,我会受约束的。而当画家背个画夹到处可以画画,赚钱,时间是富裕的,这个时间是由我支配的。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希特勒从小他的性格就有不受约束的一面,而不想受人约束的,有这种性格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从事非理性行为。后来希特勒成名了,他的老师,他的中学老师叫爱德华·休曼,曾经对他人讲,他说希特勒肯定有某些天资,但是他缺乏自制力,说得客气一点,他好强辩,刚愎自用,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总之学习又不用功。就是爱德华·休曼,是他的一个老师,后来给他这么一个评价。这是讲的希特勒的少年时期的性格的形成,有某种意义上从事非理性行为的性格的因素。

  希特勒想当艺术家,想当个画家,他也曾经想当过建筑师就是搞建筑的、搞设计的。他曾经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用我们的话叫高考了,但两次都落榜了,两次都落榜了,这个事情改变了他的一生。因为两次落榜,希特勒成为维也纳街头的一个流浪汉,当时的心情他非常差。因为当时的维也纳,两极看得非常清楚:一极富商大贾,歌舞升平,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着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东西;一方面是贫民窟,希特勒呆的就是那个贫民窟。除了衣衫褴褛之外,他后来曾经回忆,他说,当时除了我一身黑大衣和饥饿是我忠实的朋友以外,我什么都没有。希特勒到铁路行李房扛过包,背着画夹子在街道拿着小凳坐着,给人画过像,扫过雪,下雪了扫马路赚一点钱,到粥棚,实在没有活干,到粥棚去喝粥,施舍的粥。用希特勒后来的话讲,这是一生最悲哀的事情,他一生最悲哀的事情。所以说,他后来说,我除了这身黑大衣和饥饿以外,我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希特勒的心情极为矛盾:一方面,他惧怕自己真正沦为一个无产者,一无所有的无产者,他怕极了;第二,他仇恨这个世界,他认为这个世界对他不公正,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关注奥地利的政党,当时奥地利有基督教民主党,社会民主党和泛日耳曼民族党,等等等等,政治党派,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其中他发现由格奥尔格·舒纳勒建立的泛日耳曼民族党所宣传的政治主张,最符合希特勒的观点。泛日耳曼民族党宣传的是什么东西呢?反社会主义、反犹太主义、泛日耳曼民族主义,就是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要求奥地利与德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他说这个党的政治主张最符合我的思想,但是他也看到这个党的弱点,这个党是什么弱点呢?就是反对教会和不接触中下层群众。他说这不行,他说一个政党必须有一个杰出的演说家,把你的主张告诉民众,让民众跟着你一起走,这样才行。所以他看到了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弱点,从这个时候他生成了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政党,来改造他所仇恨的那个世界。所以说,后来希特勒曾经讲,他说在那个最悲哀的时期,我有了一种对自己不可抑制的深刻而炙热的使命感,就是他当维也纳流浪汉的时候所形成的。一个流浪汉要从事政治运动,甚至建立自己的政党,谈何容易,可以说希特勒当时有想法,却没有条件。有想法没有条件,你一个流浪汉,在粥棚喝粥呢,给人家扛包呢,下雪了给人扫扫雪,你想建立政党,那不痴人说梦吗?他没条件。

  1913年春天,希特勒第一次来到了德国,当时他到了慕尼黑,他还是一个流浪汉。正在这个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希特勒认为德国是我的祖国,他一直把德国作为自己的祖国,所以听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他立即写信给当时的 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三世,要求参战,路德维希三世答应了他的要求,这样,希特勒就开始当兵了。这样,这场使得千百万人丧生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揭开了希特勒这个流浪汉一生中新的一页。

  下面我介绍一下啤酒馆政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协约国集团,英国、法国这些战胜国通过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大量的赔款,七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全部失去了,列宁把它叫对德国进行敲骨裂髓的盘剥。这样,德国的社会矛盾就非常尖锐,非常大。一个西方学者讲,他说凡尔赛条约从签订那一天起,德国这个大家庭就不和睦了。我举几个例子,你们大家看一看,理解一下。就是德国的经济由于赔款,经济又不景气,到达了崩溃的边缘。1923年1月,一个美金兑换一万八千个马克,但是十个月之后,就是四十亿马克兑换一个美金,一个家庭主妇烧一顿饭要买燃料,比如烧一顿饭要用半斤煤的话,花钱要用买半斤煤的钱,那么莫不如就把要买半斤煤的这个钱,送进炉膛里烧了,都能把这锅饭煮熟了。1923年买一个鸡蛋的马克,在十年前也就是1913年,可以买三千万个鸡蛋,大家想一想,这个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呢。所以社会矛盾充满了变数,社会动荡不安。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条件下,也就给了希特勒实现他建立一个专制独裁政权的机会。这个时候,进入二十年代,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希特勒的纳粹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他通过成立德国战斗同盟把相当多的对现实不满的、在现实中有强烈失落感的、尤其主张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这些德国民众笼络在他的周围了。希特勒说当时夺权的时机已经到了。用他的话讲,他说我们的运动的任务就是为帝国的崩溃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老的树干倒塌时,长出新的幼树。他决定暴力夺取政权,日子是1923年11月8号发动政变。11月8号20点45分,希特勒,率领他的冲锋队及其追随者就来到了慕尼黑贝格勃劳啤酒馆,这个啤酒馆在慕尼黑的市中心附近,啤酒馆很大,可以同时容纳三千人。为什么他跑到那儿去呢?因为当时巴伐利亚州州长卡尔,巴伐利亚军区司令洛塞夫,还有警察局长叫赛塞尔,在那里召集会议,就是说巴伐利亚几个头面人物、高官都在那个啤酒馆,在啤酒馆开会。希特勒就决定,我冲进啤酒馆,我将这些高官扣押起来,然后宣布起义,夺取政权。当时希特勒带枪去的,他冲进啤酒馆之后,啤酒馆一下就乱起来了。你想啊,正在开着会,这帮人穿着褐色衣服,霹雳啪啦进去以后,吵吵巴伙的。希特勒当时大喊,他说全国性的纳粹党革命已经开始,大厅已经被包围,谁都不许乱动。可是就这样,还是有人动,嘈杂。这时候,希特勒拔出他的手枪,朝天花板开了一枪,然后把局面控制住。希特勒开始发表演说。他说什么呢?他说,为了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国家,不是今晚革命就是明天死亡。当时啤酒馆的人,有叫好的,但是也有人怀疑的。虽然对社会不满,对现实不满,但是怀疑希特勒你哪有那么大能量,建立起一个大德意志帝国啊?有的人当时说,这个演说家是不是有病啊?第二天就是9号,11月9号,希特勒带着追随者上街了,包围州议会、警察局这些重要的枢纽、要害部门,高唱着德意志高于一切的歌曲,就是上街了。要占领要害部门,夺取政权,暴力嘛,但是当时魏玛共和国,还是给他镇压下去了。所以当希特勒冲到慕尼黑市议会的时候,魏玛共和国的军队开枪了,这些希特勒党徒顿作鸟兽散,希特勒也受伤了,当时就被逮捕了。被逮捕之后,希特勒就关进了慕尼黑以西的莱茨贝格监狱,第二年春天被判刑五年。所以说希特勒这个想主宰德国未来的人,想当国家元首,没想到先成为阶下囚了,被判刑五年。这是啤酒馆事变。

  这本书是怎么回事呢?啤酒馆政变影响很大,首先吸引的是谁呢?吸引的是出版商。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卖点,有一个出版商叫马克·哈曼,马克·哈曼他就觉得如果把啤酒馆政变的内幕写下来,肯定会卖钱的。于是他托了关系,到了狱中,希望希特勒把啤酒馆的内幕写下来交给他去出版。希特勒答应了吗?答应了。但是,他不想写这次政变。为什么呢?因为他说,他说现在是纳粹运动的低潮,如果我把纳粹这次政变的内幕写下来之后,很可能会引起当局强有力的压制,更强力的压制,不行。那不利于我的纳粹党东山再起,所以说他不写内幕。但是他却写了一个自传,它的全称叫什么呢?他说《四年半来与谎言、愚蠢与懦弱斗争的情况》,也就是《我的奋斗》。不写内幕,却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希特勒的政治手腕已经趋于成熟了。我不写内幕,但是我却宣传了我的政治理念、政治主张,反映了希特勒的政治手段,已经趋于成熟了。《我的奋斗》绝大部分是希特勒口述的,他说。谁写的呢?他的一个党徒叫鲁道夫·赫斯,这个人后来飞到英国去了,纳粹党的核心人物,最后一个死在狱中的就是这个赫斯。它的自传成分很少,乍一看来,这本书活像一部“大拼盘”。把希特勒海阔天空、云山雾罩、东拉西扯,所有的情况原封不动地写下来,内容涉及文化、教育、戏剧、绘画、建筑、历史、地理、婚姻、性生活、卖淫,他曾经用了十页篇幅专门写梅毒,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原封不动地写下来了。但是,你细细看起来,我看完《我的奋斗》之后,你细读之后它通篇两个字:“扩张”。一个是向法国、英国复仇。希特勒在他这本书说,必须同法国一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德国与法国的矛盾,提高德国的国家地位;第二个就是未来的生存观。德国未来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是在东方,就是东欧地区。他说德国必须再次沿着古代条顿骑士团的道路向俄国进军,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他说,当不能用和平的手段解决的时候,那么就用拳头说话。通篇是“扩张”。沿着这两个主张,就是“扩张”。再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他那些东拉西扯的内容,就不那么简单了,而是全面反映了希特勒反犹、反共、种族灭绝主义,还有扩张政治的理念。

  1929年,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年份。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在这一年爆发了资产阶级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别说德国,就是像英国、法国、美国这样的国家都受不了了,所以刚刚有点起色的德国经济,再次摔入低谷,社会再次进入动荡,大批的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破产了,农业人口贫困化日益严重。面对这些困境,德国中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在苦闷和彷徨中寻找自己的出路,他们一直希望什么呢?在大垄断面前,得到一些国家的保护,限制大企业、大垄断资本对我的兼并;一方面,也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干什么呢?摆脱国际社会对德国的歧视。因为在他们看来,德国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英法造成的。这次大危机,给德国带来了困境,的确是带来了极大的困境,但是却给希特勒带来了机会。希特勒这个时候对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他说,他说什么呢?时机将再次成熟,拿出你的本事,宣传我们的主张,让德国人相信,我们的纳粹运动,只有我们的纳粹运动才能拯救他们。戈培尔何许人也?那谎话重复三遍就是真理的始作俑者。你看他个子不高,说起话来,他自己都不知道真假,是纳粹党的宣传部长。希特勒怎样抓住这个机会呢?“承诺”,就两个字,“承诺”。他对社会所有不满现状的人都做了承诺。你这么一忽悠,德国人劲儿上来了。所以希特勒极富天赋的演说,就把这些允诺送给了德国人的耳边。希特勒这个讲演才能确实有一套,我看过他的讲演录像,毫不夸张地讲,他平均一分钟是32个手势和表情,我算了一下。所以说,在他的32种表情和手势中,把他的承诺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送给了那些不满现状的德国民众的眼前,使得这些对前途、对未来充满了迷茫、苦闷和彷徨的德国民众,憧憬着明天,憧憬着未来,而不管这幅图画是否真的实现。小资产阶级有这么一个特点。当他不满现状,并且要改变现状的时候,他不惜毁灭自己,小资产阶级他有这么一个特点。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德国民众选择了希特勒。1930年9月14日,希特勒的纳粹党再次参加大选,获得了六百四十万九千六百张选票,占有了107个议席,成为国会中的第二大政党。1932年4月10号,在德国总统的选举中,希特勒尽管输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英雄兴登堡,但是由于在1930年大选后调整政策,争取了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所以,他获得了一千三百四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七张选票,在议会中获得了230个议席,一举成为议会的第一大政党。1933年1月30号,这个日子是二十世纪最沉痛的日子,希特勒成功地利用德国各政治力量的矛盾,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

  用当时德国共产党的话讲,谁选择了希特勒,谁就选择了战争,可是为什么德国人仍然选择了希特勒呢?德国共产党说谁选择了希特勒,谁选择了战争,这个口号很快当时就淹没在德国民众对希特勒拥护的四句话上。1933年1月30号,整个柏林几乎万人空巷,喊着四句话:一个元首;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投一个人的票——阿道夫·希特勒。所以德国共产党说谁选择了希特勒谁,就选择了战争,很快就淹没在这四句话当中,变得多么的苍白而无力了。战后,许多人甚至包括当年高喊那四句口号的德国人都在思考,究竟是历史选择了希特勒,还是希特勒改变了历史呢?没有人能够给予清澈而准确的回答,没有人。

  1934年8月2号,当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希特勒立即将总统与总理的职务集于一身,掌握了德国党政军大权,德国历史最黑暗的时代——第三帝国开始了。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责编:兰华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