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热点 > 正文

[社会记录]少年学习中华传统国学须取其精华

央视国际 (2004年07月01日 10:11)

  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的教授王财贵1994年,他首次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主张利用13岁以前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经典。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等九位政协委员联合提出016号提案,呼吁尽快建立“幼年古典学校”,九位政协委员的提案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8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全国的小学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并在各地建立试点学校,目前全国已经有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这项活动。以下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对深圳一所学校开展青少年读经运动的报道节目实录。

  主持人阿丘:

  有一天,两个小孩吵了起来,起因好像是谁动谁了铅笔盒。别担心,两孩子尽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原则,没出什么大事。可孩子吵架,这不是太正常的事吗,有什么好说的,别忙着下结论,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影像:小学生采访:

  A:有一次我把书,语文书拿出来,再把铅笔盒拿出来我就从后门出去玩了。

  B:然后我看到徐善杰文具盒很漂亮,我就动了一下。

  A:我发现之后我就跟他说,常红放下,都有了,弟子规当中都有了,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了。

  B:我就说美美与共,我看一下都不行?

  主持人阿丘:

  不简单啊,那个有漂亮文具盒的孩子说的“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出自我国儒家启蒙经典《弟子规》,另一个孩子反驳他说的“美美与共”出自社会学家费孝通80年代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两个孩子能把经典名句信手拈来,运用到吵架的实践中去,真是后生可畏,可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呢,两个孩子都是深圳市卓雅小学的学生,那可真是高手如云:

  画面:纪实段落点诵:

  画外音:

  这是深圳市卓雅小学的现场点诵表演,只要任意点出《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中的任何一个段落,这些小学生都能流利地背诵下来。

  画面:上课了,铃声响起

  解说:这的课间铃声是用古筝演奏的古典名曲,教室的的窗帘上画的是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教学楼的走廊里竖着大幅的孔子画像,另外,卓雅小学的体育课还有中华武术的内容。

  画面:文化早餐诵读场景:“人之初,性本善……”

  画外音:

  每天上午7:45分和下午2:10分,卓雅小学的学生都要开始他们每天半小时的文化早餐和文化午餐,诵读我国古代文化经典。除此之外,卓雅小学还开设了国棋、书法、古诗联唱等和古典文化相关的课程。

  主持人阿丘:

  您看,这是卓雅小学自己编定的教材,总共是三本,一、二年级学的是这本,里头有《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朱子家训》等等,都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的启蒙经典。过去,孩子们进了私塾,首先要背的就是这些,背不下来,可能会被先生打手心的。

  再看这两本,这是为高年级学生准备的,《论语》、《大学》、《中庸》,如果再加上《孟子》的话,那就是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了。

  这个卓雅小学是怎么回事?怎么又把四书五经这套东西搬进课堂了?校长告诉我们,卓雅小学是一所公办小学,创办之初,就把经典文化教育确定为自己的办学特色。不过,让小学生诵读经典这个想法的首创另有其人。

  影像:

  王财贵:我们一定要教给他有用的东西,而且这个有用呢,一定是高度有用,一定是一辈子有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只要教五分钟就影响他一辈子。

  画面:王财贵演讲

  解说:

  这个人名叫王财贵,是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的教授,1994年,他首次发起青少年读经运动,主张利用13岁以前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经典。

  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等九位政协委员联合提出016号提案,呼吁尽快建立“幼年古典学校”,提案中说:“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九位政协委员的提案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8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全国的小学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并在各地建立试点学校,目前全国已经有29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这项活动。

  画面:

  儿童读经段落:子曰 ……

  博学之……

  主持人阿丘:

  刚才那几个孩子背的分别是《论语》和《中庸》里面的句子,刚才咱们说了,这些都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

  说实话,对这些东西我自己多少有点陌生感。毕竟在今天的社会里,大家接触古代经典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在这我得给您解释一下,所谓经史子集。经指的就是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门徒编订的四书五经。而其中的子,指的是诸子百家的文集。在过去几千年的私塾教育里,读经,读的还是四书五经。

  那现在社会上提倡的儿童读经都是什么内容呢?我这有一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总共十万字,被人评价为是“给中国所有的儿童提供了一个诵读中华文化经典的最基础的教本。

  从这套书中可以看到,目前推广的古代文化经典,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另外还有一些历史上大儒的文集,比如《朱子全集》,《阳明全集》等等。

  在我们很多人印象里,四书五经、孔子、朱子这些名词一定程度上是古板、封建、腐朽的象征,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在推崇读经呢?读经到底有什么好处?

  影像:

  采访:

  小学生B:要按照上面去做,然后你就可以提高自己,还要孝敬父母什么的。是教我们怎么做人的。

  记者:你给我讲讲你背的那些经典当中有哪几句是教你孝敬父母的?

  B: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需顺承。

  小学生家长采访:从背诵经典以来他就知道了,他说我要孝敬姥姥,姥姥你坐那儿休息一会儿,我给你按摩按摩吧,两个小手就给我按摩这个肩,脖子都给我揉。

  家长C:像平时我在家做饭什么的,他就过来,他说妈妈你辛苦了,我帮你搞菜什么的,我帮你做。

  班主任采访:我觉得我们读了这些经典的孩子之后,他在处事方面,为人处事方面,他都会尽量的用一些经典文化来约束自己。当然也会忍不住的去犯一些小错误,但是他会及时的调整。

  主持人阿丘:

  看来,孩子们真是活学活用,不光可以引经据典地吵架,还能引经据典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我突然想起,关于儿童读经我曾经看到过这么一种很诗意的表达: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仿佛可以想象,将圣贤的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历程的新一代,他们是新型的君子,他们是中国的未来。

  卓雅小学的陈校长跟我的同事说过一句话:我们学校的学生跟其它学校的不一样,我们的学生气质都十分高雅。气质高雅的小学生?您能想象吗?

  影像:卓雅小学首届艺术节,古诗连唱:“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采访小学生:

  记者:有没有觉得你的气质比以前高雅了?

  E:有啊。

  记者:从哪儿表现的呢?

  E:从品行方面。

  记者:你举个例子?

  E:就像有些我们班有些同学,学习的时候喜欢摇腿,但是他们读了这个以后,他们上课的时候就没有那个坏习惯了,而且坐的很端正。

  记者:古文里面有教人不要摇腿的吗?

  E:有啊,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

  主持人阿丘:

  刚才孩子没背完的那一段,我在一本书里找到了: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髀就是大腿的意思,看来经典里还真有叫人不要摇腿的。

  孩子们学了经典之后,孝敬父母了,品行高雅了,家长、老师皆大欢喜,看来经典不愧是经典,值得推而广之。可是据我所知,目前多数推广读经的学校包括卓雅小学,只是把经典作为课外读物,教育部也并没有把四书五经纳入教学大纲。

  原因您肯定也猜到了,毕竟,四书五经形成的那个年代和我们现在相差了两千五百年。

  影像:几个对儿童读经表示质疑的文章标题。

  解说:前瞭望杂志的副主编陈四益先生在他的《呆是不呆》一书中提到:圣人的书,当然是要读的,但一定要会读。所谓会,就是不要跪着读,以为圣人的话句句是真理。

  采访:

  陈四益:

  古代的一些道德,在今天是不是适用,比如说弟子归,你让孩子怎么孝顺父母,爹没让你做的时候你就不许做,做的到吗?有很多事情,过去讲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都没错,你用这个办法教育孩子行吗?父母都对吗?在家里面父母都不错,在外面长官都不错,这样能培养出来什么样的人啊,这样的人能建设今天现代生活吗?

  儒家是讲严格的等级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上就是皇上,臣子就是臣子,父亲就是父亲,儿子就是儿子,你是不能逾越的,你说今天我来批评一下皇上行不行啊,只能谏,建议皇上接受不接受,皇上一发脾气把那杀了,杀了以后还得谢恩,你这样能用这种观念来教育吗?

  主持人阿丘:

  三纲者,君臣义,君则敬,臣则忠,这是我从《三字经》里找到的句子,可以说在经典中到处都渗透着这种封建等级观念。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里面有一段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这是我们上中学时的课文,我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这么说的: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改变孩子所接受的封建奴化教育,并在文章末尾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有他的时代背景。

  影像:民国初期有关学校的历史照片以及五四运动的照片、资料

  解说: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当时的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下令“小学堂读经一律废止”。 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个解放思想的壮举。

  1915年,袁世凯复辟,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1919年,“五四运动”以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为口号,兴起了白话文运动。

  主持人阿丘:

  在剧烈的时代变迁中,传统的经典随着过往的时代日渐遥远,这似乎也是个必然规律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其实也在变化。这次我们采访了中华孔子学会的副会长郭齐家先生。这些年来,他也一直在积极倡导国学启蒙和经典诵读。

  郭齐家:应该说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样强烈的反传统,反封建应该说有它合理的一面,有它进步的一面。但是呢,时间长了以后,我们就看到它还有些不足,有些局限性。你激烈的反传统,结果把传统很多好的东西,就像黑格尔说,给孩子洗澡,泼水的时候,泼脏水的时候把孩子也泼走了,我们就犯了这样的错误,本来是泼脏水,结果把孩子也泼走了,你就把你原来的初衷完全丧失了。

  你比如孟子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些思想。还有顺境的时候,逆境的时候,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这样的一些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思想,民为…这些思想,这些东西还是主流的东西,大量的是这些东西。

  主持人阿丘:

  我们的传统经典中有精华、有糟粕,这已经是个无需争论的事实,可具体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怎么吸收,怎样批判?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据了解,目前国家相关部门还没有对儿童读经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制定出一个标准的范本。

  让我们还是来看看卓雅小学的做法:

  校长采访:

  我们不是说所有古的东西都可以。攻于心计的教诲不让孩子学,三十六计,怎么样心计上的一些培育。还有你像我们对那个什么,增管协文里面有一些话,见人只说三分话,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说这些话对孩子有一个,对世事那种太尖刻,那些认识。当然我觉得以后让孩子去认识,但是儿童的读经典最好从引人向善的那些东西。

  影像:读经的孩子

  主持人阿丘:

  引人向善的东西,这可能算是陈校长评判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之一了吧?可是善恶标准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说起来只有八个字,做起来却不简单,幸好,从校长到专家都有谨慎的态度。

  郭齐家:无限崇拜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神话孔子的时代过去了,而把孔子打倒,这个批判的时代也过去了,我们现在是回到研究孔子,把孔子放在一个恰当的科学地位上这样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孩子读经就是回到一个正确的路上,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的分析哪些是符合我们民族精神,符合我们发展的,我们就把它吸收。哪些是不好的东西我们还把它批判,这个是正确的态度。

  主持人阿丘:

  为了了解儿童读经这件事,这次,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在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不光是我们自己在思考,一些西方的学者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不过,这可是门大学问,我不敢妄言,也没有能力展开,我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信息大家参考。

  画面:汤因比的照片和著作

  解说:这是当代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他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解决现代化社会伦理问题所急需的。他认为儒家的仁爱“是今天社会之所必需”,“墨家主张的兼爱,过去只指中国,而现在应作为世界性的理论去理解。”

  1988年,西方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一次集会后发表的宣言中认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的道德智慧。

  主持人阿丘:

  引用这两个信息,不是想下什么结论,只是想给大家多个参照。

  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相关的信息还有很多,比如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前不久中宣部、教育部又制定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都提到了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重塑民族精神的关系。

  说到底,在基础教育领域里推行的任何一项活动,往小处说,和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关,往大了说又都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这些还都不是咱在这、用20分钟的时间能讲清楚的。

  说到这,想起刚才孩子们诵读的一句话,就作为今天的结束吧,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3:30首播,次日4:40,15:30重播

责编:英子  来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