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造林,谋求快速绿化,很难找到理想树种,长江造林局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印度树,迅速取得了明显效果。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为了保证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转变观念,转换机制,积极改革森林管护方式,全面推行管护承包责任制,用新机制为森林资源管护和培育注入活力。因此也充实了林业人的生计。
与此同时,小陇山林业局想方设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挥林区的优势,利用林下资源,办起了梅花鹿、野猪等养殖场,增加了收入,分流了职工,稳定了林区社会秩序,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扫除了现实障碍。
在我们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喝彩的同时,一个无情的现实也在敲打着中国人的心。由于长期滥垦滥伐,过度开荒,使中国的大片土地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退耕还林工程,正是中国政府面对水土流失日趋加剧的现状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惠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工程,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区和部分东部地区。
工程要求25度坡以上的农田放弃耕种,适合栽树的地方就栽树,适合种草的地方就种草。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农户每退耕一亩山田,国家给予一定数量的钱粮补助,这样的补助将持续8年。
陕西省清涧县农民张秀芬一家世代居住在祖辈留下的窑洞里。由于当地生态环境恶劣,粮食产量很低,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因此日子一直过得异常艰辛。
1999年,张秀芬赶上了千载难遇的好时机,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她和许多乡亲一起,满怀希望地投身到退耕还林的热潮中。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又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植,张秀芬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她家承包的八十亩果园,结出了串串果实,并且卖出了好价钱。此外,她还利用林间的青草,养了40多只羊和两头牛,破天荒地搞起了多种经营。如今,一家人不但天天吃上了白面,而且住上宽房大屋,一年还有两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七年时间过去,黄土高原上的千万个张秀芬,让这里的不少山坡和丘陵,有了成片的绿。在沟壑地区,逐步形成了林草相间的绿色屏障,守护着一个个安居乐业的家园。
毋需违言,在西北的黄土高坡乃至中国北方的大漠戈壁上,仅仅靠农民星星点点的退耕还林还草是不够的,还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工程。由此,三北防护林工程应运而生。
实际上,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六大林业工程中是最早启动实施的工程。
1978年,一个前无古人的构想,一次人类行动的壮举在这一年开始实施了。
更多相关新闻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