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浪漫-古典-童话:欣赏芭蕾的“葵花宝典”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03日 21:05 来源:

  芭蕾是“泊来品”。国人认识它,尚只几十余年。对大众者,基本定格在“一只舞动的白天鹅”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欧洲,它孕育绵延300余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或浪漫或古典乃至童话,有着

  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和卓有成就的大师巨匠,它是多元的艺术聚合;似人群,性格有豪爽有拘谨乃至纯真,它是多元的人生聚合。

  因而让我们去欣赏芭蕾,充盈我们的艺术素养,丰富我们的时尚人生,使豪爽知晓古典、使拘谨学会浪漫,让纯真不沉溺童话。但芭蕾曲高,唯借助“国粹”,我们祭起“葵花宝典”来打破这洋“八卦”。如喜有所归,则此文善大焉、德大焉。

  锦囊篇:芭蕾

  芭蕾是法文Ballet的音译,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据考证,这个词源于拉丁语Ballo――“舞蹈”)。它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形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十九世纪初期至中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创造了脚尖站立的舞蹈技巧和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学派。二十世纪初,出现了现代芭蕾学派,并派生出许多流派,风行欧美。

  构成芭蕾的因素有很多,涉及舞蹈、戏剧、音乐、美术各方面,并以借此提示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从而给予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

  浪漫芭蕾和“古典芭蕾”

  在舞蹈史上,浪漫芭蕾与“古典芭蕾”是两个互有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严格说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时期:前者指十九世纪初萌芽,三十~五十年代达到高潮的舞剧发展阶段(主要在法国);后者是指十九世纪下半叶,特别是最后二十五年这一舞剧发展时期(主要在俄国)。其次,在浪漫主义舞剧中,刻画非人间的世界、揭示理想与现实生活矛盾的主题占绝大多数,但抒情性仍然是必须强调的侧面;同样,描写民间传说题材,在“古典芭蕾”中,却逐渐形成了气势宏伟的“大型舞剧”这一舞剧样式。以彼季帕为首的编导们创造了复杂的舞蹈结构,独舞和群舞动作的相互配合、图形和节奏的各种变化构成了多种多样的造型主题。正是由于交响音乐家参加创作,舞剧才终于从单一的浪漫芭蕾的“舞蹈戏剧结构”真正“进化”成了“音乐舞蹈戏剧结构”。

  秘籍篇第一招:情节芭蕾《关不住的女儿》

  编导:让?多贝瓦

  音乐:费?赫罗尔德

  首演:1789年7月1日,法国波尔多市

  剧情:

  西蒙夫人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丽莎。母亲为了索取重金聘礼,一心想把姑娘嫁给村里最富有的葡萄园主托玛斯的傻儿子阿伦。但她私下已和同村一位名叫柯勒斯的有志青年相爱,并准备与他结婚。为了同情人幽会,丽莎深情地把一根象征爱情的缎带放在院子里一个醒目的地方,这显然是要将少女的心意再次传达给自己的恋人。二人相见了。

  西蒙夫人时刻不忘地把丽莎拴在身边,但无意中却将两个相爱的年青人关在了房中!当西蒙夫人、托玛斯、阿伦与签订婚约的公证人一起来到家中,当着表情庄严的证人面前,双方家长在婚约书上郑重地签上各自的名字时,从贮藏室里走出了身上沾满麦草的丽莎与柯勒斯,他们两人显然已结成夫妻。西蒙夫人想尽一切办法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女儿,如今生米煮成了熟饭,她不得不当着证人的面允诺了这对有情人结为眷属,并对他们施以祝福。

  《关不住的女儿》是遵循十八世纪著名的舞剧改革家诺维尔倡导的理论而编导的“情节芭蕾”,也是至今还在剧院里上演的最古老的芭蕾剧目之一。

  诺维尔倡导的“情节芭蕾”原则

  1760年,法国舞剧改革家、舞剧编导诺维尔(J.G.Novene1727-1810)出版了著名的《舞蹈和舞剧书信集》,全面地提出了创作“情节芭蕾”的原则。他认为舞蹈是属于戏剧表现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芭蕾必须向戏剧靠拢,“应该分场、分幕,每一场都应该像一幕一样,有其开始、中场和结束”,而“那些与情节无关的舞蹈段落都得取消。”他的观点为芭蕾最终脱离歌剧院,真正成为独立的表演艺术铺平了道路。

  多贝瓦《关不住的女儿》的创作灵感

  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创作《关不住的女儿》的最初构想是出自于一幅名不见经传的风俗画。在1789年的某一天,舞蹈家在街上散步,忽然一家商店橱窗里摆设着的彩色画片引起了他的兴趣。这张制作得并不精美的图画描绘了一个乡下小伙子慌张地从一间农舍里逃走,他的后面有个正在生气地向他扔帽子的农妇,而妇女的旁边还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在伤心地抹着眼泪。这张画清楚明白地说出了这样一段情节:不服母亲管教的女儿偷偷地和自己的意中人幽会,事情败露后她立即遭到母亲的责难。多贝瓦从这幅突出了农村社会生活情趣的画中得到启发,创作灵感油然而生,便很快着手编导了《关不住的女儿》,并于1789年7月1日在波尔多市首演。

  《关不住女儿》的音乐演变

  1789年演出的《关不住的女儿》(波尔多版)的音乐是由不知名的音乐家根据当时的流行曲、民谣曲或杂耍音乐编纂而成的大杂烩。1828年,舞剧再度上演,法国作曲家费尔迪南?赫罗尔德(Ferdinand Hérold 1791-1833)在波尔多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舞剧伴奏谱,一些歌剧乐曲插入到自己的乐谱之中,如罗西尼的《塞维尔的理发师》开始部分的合唱曲;《灰姑娘》高潮时的音乐;唐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中的几首曲子,使全剧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及感情表达夸张和幽默。

  1864年,德国作曲家彼得?鲁道夫?盖尔脱尔(1817-1899)为舞剧又谱了新曲,在由柏林皇家歌剧院上演;其总谱后传入俄国,并为大编导彼季帕和伊凡诺夫采用,于1885年在彼得堡公演。

  秘籍篇第二招:浪漫芭蕾《仙女》

  剧本:亚?努里

  编导:菲?塔里奥尼

  音乐:让?修尼兹霍法尔

  首演:1832年3月12日,法国巴黎

  剧情:

  詹姆斯在结婚的日子里迷恋上了梦中的仙女――西尔菲达,他对新娘爱菲表现得冷漠和失魂落魄。青年格恩却也在梦中爱上了已将成别人新娘的爱菲,在婚礼上,詹姆斯神思恍惚地将丑陋的老巫婆玛加当成了西尔菲达。

  詹姆斯从婚礼上逃出与西尔菲达在密林中相会,但误信巫婆玛加的魔法纱巾教唆,使心爱的仙女惨死在自己的怀中。在给西菲尔达的葬礼上,村里再次传来喜庆的鼓乐,真心相爱的爱菲和格恩在举行婚礼。而詹姆斯由于背弃爱情将永远和痛苦与悔恨相伴。

  芭蕾舞剧《仙女》的成功,标志着芭蕾舞剧浪漫主义创作时期的到来,是浪漫芭蕾的开端作品。其在芭蕾舞剧艺术上的贡献还有脚尖功的运用和白色纱裙的服装设计革命。1985年,中国观众曾有机会看到了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上演的布农维尔版的《仙女》。

  《仙女》――开启芭蕾的浪漫黄金时代

  《仙女》的创作成功,标志着芭蕾进入了其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浪漫主义时期。

  1831年上演的《恶魔罗伯特》中的“幽灵之舞”是浪漫芭蕾初次尝试。接着诞生《仙女》就成了浪漫芭蕾样式取得决定性成功的永示性作品。

  《仙女》所描述的故事把人间生活和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沟通了起来,从而创造了“现实与非现实,人间与非人间”两方面同时并存于一部舞剧中的结构形式。在《仙女》里,由于西尔菲达的出现扰乱了即将要与农家姑娘爱菲结婚的小伙子詹姆斯的心境。这位喜新厌旧的青年似乎具有超人的本领,居然能够看见飘荡在空气中的仙女,并与之恋爱。这样奇特的情节激发了编导去设计出一个非现实的超自然幻想场面,并以它构成舞剧中的一个侧面。

  浪漫芭蕾中的超自然舞蹈处理,要求感受上更加富有诗意的舞蹈语言,《仙女》在脚尖功上的成功运用,加快了使这种迷人的技巧成为“女舞蹈家表演时不可缺少的部分”的发展进程。

  是谁第一个站在脚尖上跳舞?

  《仙女》上演之前,能利用自己脚尖表演的有巴黎歌剧院的热娜维芙?戈瑟兰,有被世人称誉为“俄国的塔里奥尼”的依斯托敏娜等人。19世纪20年代,意大利舞蹈家们改进了这种技法。1820年出版的布拉齐斯的《舞蹈教典》里便有了脚尖功的说明。脚尖功技术只有到了舞剧《仙女》的扮演者玛丽?塔里奥尼身上,才真正发展为是“女舞蹈家表演时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呈现在舞台演出中。

  白色的纱裙――《仙女》在浪漫芭蕾服装设计上的贡献

  《仙女》中塔里奥尼身穿的白色纱裙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它为以后演出的浪漫芭蕾的服装设计树立了典范。

  当芭蕾刚由宫廷转向剧场时,表演跳舞的人穿着依然是贵族妇人的打扮:长而重、覆盖着两脚的拖地长裙(“鲸骨箍”),头上还有笨重的装饰,由于服饰上的束缚,要求演员做出敏捷的脚部动作或高抬腿等显然是不可能的。1726年,一位著名的女舞蹈家卡玛戈在巴黎登台,她的娴熟的舞蹈技巧曾博得过伏尔泰的称赞。为了让观众能看清自己出色的两脚交叉打击的技巧,她大胆地将裙子剪短了几公分,为后来芭蕾服装的革命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卡玛戈同时代的女演员玛丽?莎蕾在主演一部名叫《皮格马利翁》(取材于希腊神话)的舞剧时,彻底废除了当时所有女演员都要穿的笨重的鲸骨裙,而只穿了身简单的轻软的细棉布衣裙,披散着头发跳舞。

  1830年,塔里奥尼在《花祠与风神》中就穿起了“仙女型”的衣裙。1832年演出《仙女》时,青年美术家尤?拉米又为她设计了既适合其体形,又能形象地勾画出西尔菲达性格的白纱裙,它的形态犹如一朵倒置的花朵,又像一口吊钟。它是用纯白的绸布与薄纱重叠好多层而制成的,质地柔软而轻飘,外形优美似云霞。整件舞服的上半身是细腰,紧身的胸衣,露出颈脖;袖子宽而短,露出两臂,下半身裙子的长度正好到膝盖以下,小腿以上的部位。除了胸前佩戴着一朵小花外,衣服上没有过多的装饰。背上装点着用浆过的白纱做成的小翅膀,象征着飞翔的仙女。这样的设计在当时确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从此它便逐渐变成了浪漫芭蕾的典型服装。人们将这类芭蕾舞剧称之为“白芭蕾”。

  秘籍篇第三招:喜剧芭蕾《葛蓓莉娅》

  剧本:查?纽特圣-列翁

  编导:圣-列翁

  音乐:列?德里勃

  首演:1870年5月25日,法国巴黎

  剧情:

  陶醉在恋爱中的斯万尼尔达无意中发现未婚夫弗朗兹向制作木偶的怪老头葛白留斯家阳台上的姑娘葛蓓莉娅献媚而大为生气。为了保护自己的婚姻幸福,她进入了葛白留斯家,结果发现葛蓓莉斯其实是个真人大小的木偶。调皮而聪明的斯万尼尔达恶作剧般地利用木偶狠狠地嘲弄怪老头葛白留斯,也使弗朗兹猛然悔悟,一对快乐的年青人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葛蓓莉娅》又名《瓷眼少女》,是巴黎歌剧院的专业台本作者查理?纽特于1866年底至1867年初根据德国幻想作家霍夫曼的小说《睡魔》改编,全剧结构巧妙,设想新颖,洋溢着诙谐的格调。

  《葛蓓莉娅》的出现为衰落中的欧洲芭蕾开辟了一个以木偶为主要人物的舞剧创作新天地,被认为是喜剧型芭蕾的代表作。

  在战火中《葛蓓莉娅》的首演

  1870年5月25日晚上,法国巴黎,在普法战争的前夜。但歌剧院内依旧珠光宝气,灯火辉煌。由列奥?德里勃(1836-1891)作曲,圣-列翁编导的两幕三场芭蕾舞剧《葛蓓莉娅》举行首场公演。

  皇家的包厢里,第二帝国的拿破仓三世正襟危坐。这位法国皇帝不久将在战场上写下他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但此时对看芭蕾舞却还是那样兴味盎然。

  大幕拉开了,出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从未与观众见过面的,年龄还不满十七岁的意大利姑娘朱赛皮娜?博扎姬(Giuseppina Bazzacchi)。她饰演剧中的女主角斯万尼尔达,男主角弗朗兹的扮演者则是一位身材匀称、脸庞俊美的女演员厄热尼娅?菲奥勒。狂热的巴黎观众对她俩的表演非常欣赏,从第一分钟起就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舞剧结束时,全场更是欢呼不止。博扎姬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竟然忘掉了老师教给的谢幕时应向包厢里的皇帝和显贵行屈膝礼的规矩。而舞台经验丰富的菲奥勒比较冷静,她及时地拉住了这位意大利演员的手让她赶快行礼,这时,博扎姬才如梦初醒地向观众弯下了腰。

  《葛蓓莉娅》一举成功,以后每晚的演出也都是场场客满。尽管边境上的形势已日益吃紧,仍有大批芭蕾舞迷们涌向剧院看戏。由于观众太多,剧院方面临时采取了紧缩乐池增设席座的措施。可是好景不长,舞剧在歌剧院里作了第十八场会演之后,终于不得不关门停业:战争爆发了!

  秘籍篇第四招:古典芭蕾《天鹅湖》

  剧本:弗?别吉切夫弗?盖里采尔

  编导:朱?列津格尔

  音乐:彼?伊?柴科夫斯基

  首演:1877年2月20日,莫斯科剧情:

  在王子齐格弗里德的成年日的晚上,王子在阴森地湖边,邂逅被恶魔罗德伯施展妖术而变成白天鹅的公主奥杰塔,两人一见钟情。但只有从未许诺给别人的坚贞不移的爱情方能解除魔法。在宫庭舞会中,恶魔携妖女奥吉兹雅来诱惑王子,破坏齐格弗里德与奥杰塔的爱情,但最终坚贞的爱情战胜邪恶,恶魔得到了惩罚。

  坎坷的《天鹅湖》和柴可夫斯基的天才创作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命运与天鹅公主奥杰塔的遭遇几乎一样,也是历尽坎坷。是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杰出的音乐使它一再复苏、最终焕发出耀眼光辉的“生命之水”。

  1871年夏天,年仅31岁的柴科夫斯基来到基辅附近的妹妹家中小住,送给外甥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根据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德国作家莫采乌斯的童话《天鹅池》(讲的是一位青年骑士怎样打败恶魔,救出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少女,最后与她结婚的故事)创作的独幕芭蕾音乐。在这份谱子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天鹅主题”。1875年春,莫斯科大剧院的艺术指导弗?别吉切夫约请柴科夫斯基为他的大型舞剧台本《天鹅湖》谱写音乐。8月他开始谱写《天鹅湖》,“天鹅主题”构成了新舞剧的第二幕的基础。1876年3月,完成了舞剧的钢琴谱,4月20日完成了配器。全剧共四幕,由序曲及二十九首乐曲组成,是全新的创造。编入柴科夫斯基作品第20号。

  但莫斯科大剧院编导《天鹅湖》的德国人朱?列津格尔是一个十分平庸的角色,既无才干,又缺乏鉴赏力,且根本不懂得如何按照一位大作曲家写的优秀音乐来设计舞蹈佳作。结果大剧院方面开了粗暴地对作曲家的音乐进行增删的先例,随便地用一些以前上演过的、大家都很熟悉的曲谱去取代几段柴科夫斯基的原作,以博得一部分人的喜欢。到了1880年再度演出该剧时,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原曲被换掉了,而插进去的全是一些蹩脚的舞蹈音乐。所以可以想象,1877年2月20日《天鹅湖》的首次公演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对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当时俄国著名的音乐评论家拉罗什评价道:虽然首版《天鹅湖》的舞蹈没有任何值得称道之处,但作曲家的音乐“倒使乐迷们享受到了很大的快乐。从音乐的头几小节开始,人们便可觉察出真正大师的手笔。几页乐谱过去后,我们就已经知道:大师当时正处于情绪极佳的状态,而且他的天才又正值炉火纯青之时。”1893年11月6日,作曲家突然死于霍乱。他没能看到美丽的白天鹅在他的音乐中得到真正美妙地“升腾”,但他的音乐却充满了生命力并很快流传开来。

  1895年8月15日,《天鹅湖》在彼得堡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立即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天鹅湖》的音乐更是广为流传、脍炙人口。与那些著名的音乐作品一起,《天鹅湖》组曲也成了音乐会上的保留节目,它成了芭蕾舞剧的代名词。

  《天鹅湖》舞蹈精典瞬间

  1895年1月15日(至27日)彼季帕、伊凡诺夫编导的《天鹅湖》在彼得堡首演大获成功。著名的意大利芭蕾明星皮?莱娜尼扮演了剧中的双重角色――奥杰塔和奥吉莉雅。她以细腻的感受、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久力和完备的技巧体现了编导者们的意图。据载在第三幕奥吉莉雅的独舞变奏中,莱娜尼一口气做了三十二个弗韦泰(fouettés芭蕾术语,意为挥鞭转,一腿一直像鞭子似地挥动,身子则有规律地另一腿的支撑下旋转),这一绝技至今仍保留在《天鹅湖》的演出里。

  秘籍篇第五招:音乐芭蕾《睡美人》

  剧本:伊?符谢沃洛吉斯基

  编导:马?彼季帕

  音乐:彼?伊?柴科夫斯基

  首演:1890年1月15日,莫斯科

  剧情:

  阿芙罗拉公主的命名日仪式上,罪恶的仙女卡拉包斯发出了诅咒,公主会在长大后因被纺缍刺破手指而永远昏睡。16年后,阿芙罗拉长成一位美丽的少女,但在王子来求婚的舞会上,从没有见过纺缍的公主好奇地从装扮成太婆的卡拉包斯手中接过了纺缍刺破了手指,结果咒语实现了。

  在沉睡了100年后,杰齐林王子爱上在密林宫殿中熟睡的阿芙罗拉,用吻解除了魔咒,两位快乐的年青人得到了幸福。

  《睡美人》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继《天鹅湖》之后,再次力求将戏剧性标题交响乐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舞剧音乐创作中去的卓越成果,被誉为芭蕾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马留斯?彼季帕唤醒了睡美人

  1829年4月,巴黎歌剧院上演过一部《睡美人》。1889年“睡美人”在俄国芭蕾舞台上又苏醒过来,唤醒睡美人的是马留斯?彼季帕。

  马留斯?彼季帕,1818年生于法国马赛,年轻时曾先后跟随自己的父亲让?彼季帕及著名的芭蕾大师奥古斯特?维斯特里习舞。1843年至1846年,彼季帕旅居西班牙,在那里学习民间舞蹈。1869年,在年满50岁之际,他接任了圣-列翁的职位,正式成为帝国玛林斯基剧院的首席芭蕾编导,从此,步入了他一生中最灿烂的时期。他运用细腻典雅的法国芭蕾风格与俄国舞剧注重戏剧的精神相结合的编导工作,为世界留下了六十部左右的芭蕾舞剧,其中如《堂?吉诃德》(1869年)、《舞姬》(1877年)、《睡美人》(1890年)、《天鹅湖》(1895年)、《莱蒙达》(1898年)等都是传世佳作。史学家们普遍赞誉他是“使彼得堡成为世界芭蕾圣地的俄国芭蕾奠基人”。

  1890年1月15日,《睡美人》在玛林斯基剧院首场公演,沙皇和一批显贵出席观看,休息时沙皇还接见了舞剧的作者。“睡美人”一跃为俄国芭蕾的一部经典著作,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世界芭蕾舞坛。

  秘籍篇第六招:童话芭蕾《胡桃夹子》

  剧本:马?彼季帕

  编导:列?伊凡诺夫

  音乐:彼?伊?柴科夫斯基

  首演:1892年11月17日,彼得堡

  剧情:

  圣诞夜,小姑娘克拉拉得到了许多礼物,其中有一个木偶形状的胡桃夹子。在深夜12点,由于一只肥大耗子的侵入,胡桃夹子带领着玩具士兵向耗子进行了一场战斗并取得了胜利。为了感谢克拉拉的帮助,胡桃夹子带小姑娘到用糖果制成的王国里进行了一次游历,并获得了女王的礼物。

  在幸福中克拉拉苏醒过来。原来她在圣诞夜做了一个甜蜜的梦。

  《胡桃夹子》取材于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童话《胡桃夹子和鼠王》,并参考了法国作家大仲马根据原著改编的三幕三场剧本。音乐创作柴可夫斯基,时年50岁。它和《天鹅湖》、《睡美人》被世人选举为“杰出的三大俄国芭蕾”,它是一篇美丽的童话。

  《胡桃夹子》――芭蕾的童话

  《胡桃夹子》是一部抒情、奇妙、富于感染力的童话芭蕾,充满着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小女孩克拉拉的生活十分幸福。圣诞节又来到了,她从疼爱自己的亲友手里得到了许多礼物。当女孩子躺在圣诞树下进入梦乡以后,忽然发觉自己钟爱的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英俊的王子,他率领玩具士兵同耗子王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就在最紧要的时刻,靠着克拉拉的帮助,丑陋无比的敌人终于被打得落花流水――在这里,现实生活――孩子们平时喜爱玩的纯朴游戏与尖锐的讽刺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了。于是舞剧的中心思想:善战胜了恶的主题便在一片儿童的幻觉天地里被鲜明地折射了出来。

  第二部分写小女孩由王子带领到一个奇妙的地方――糖果仙国作了一次游历。她在那里看到的一切居然都会以甜食――巧克力、咖啡、杏仁等形象出现,真是琳琅满目,甜蜜迷人。对此,一位舞剧评论家曾写道:舞台上仿佛创造了一座“伊甸园”式的乐园,作者从孩子们的眼光和想象出发,造出了一个“清澈见底、天真朴实”理想王国,尽管这个美丽文明的国度也许永远只可能在一部童话芭蕾舞剧里呈现。

  秘籍篇第七招:爱情芭蕾《罗密欧和朱丽叶》

  原著:W?莎士比亚

  剧本:S?拉德洛夫S?普罗科菲耶夫L?拉甫洛夫斯基

  编导:L?拉甫洛夫斯基

  音乐:S普罗科菲耶夫

  首演:1940年1月11日,列宁格勒

  剧情:

  青年罗密欧是蒙太古家族的继承人,在舞会上爱上了美丽的罗密欧。“啊!多么美丽!她那媚人的容颜就象是黑奴耳边璀璨的珠环;又如同天上的明珠降落人间!”但朱丽叶却是凯普莱特家的小姐,二家却是世仇。为了争得自己的幸福,朱丽叶取得了劳伦斯神父的帮助,喝下了让自己假死的药液。在墓地,罗密欧不明就里喝下了真正的毒药倒在了朱丽叶的身边。当朱丽叶苏醒来时,看到情人的死亡,万念俱灰,用刀刺向自己的胸膛。

  《罗密欧和朱丽叶》是除《天鹅湖》之外,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爱情故事,有人称为中国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该剧也是中国芭蕾舞台上演出最多的剧目之一。

  《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话剧到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人文主义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于1595年根据一个民间流传的动人的爱情故事所创作的话剧。

  1934年,列宁格勒的艺术家拉德洛夫提出创作一部新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邀请了著名的戏剧学家比奥特罗夫斯基作顾问。而成功的完成从话剧到舞剧的改编则是谢?普罗科菲耶夫,他生于1891年4月23日。三岁随母学钢琴,九岁写歌剧。1904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1909年及1914年他先后毕业于该院的作曲班、钢琴班和指挥班。1935年,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的芭蕾舞台音乐。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次公演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市举行,编导普索塔,首演获得了很大成功。

  1939年1月11日,大幕终于在列宁格勒基洛夫歌舞剧院拉开,这出由话剧改编成芭蕾舞剧上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性成功,标志着前苏联芭蕾舞剧艺术的一大胜利。

  世界级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

  加琳娜?乌兰诺娃,1910年生于彼得堡,父亲是玛林斯基剧院的编导,母亲也是芭蕾演员,还是她的第一个舞蹈老师。十八岁时,乌兰诺娃第一次主演了《天鹅湖》。此后又主演了《胡桃夹子》、《睡美人》、《吉赛尔》、《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杰出的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以其天才的表演,卓越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充满青春诗意和悲剧性的朱丽叶形象,第一次把莎士比亚戏剧里的伟大女性树立在芭蕾舞台上。

  在劳伦斯神父的寺院结婚一场中,朱丽叶怀着庄重虔诚的感情与罗密欧并肩站着,两眼注视着前方的圣母像。她缓缓地伸出两臂心里默默祈祷着,然后身体伸展在“阿拉贝斯克”舞姿上,犹如要把自己命运都寄托给圣母。接着,在罗密欧的扶托下,她一直不改变这个舞姿,慢慢地跪了下来,再次真诚地祈求圣母保佑自己与罗密欧的爱情和幸福。这段双人舞没有高难度的技巧,主要就是由几组“阿拉贝斯克”造型构成,但却以舞姿所体现出来的神圣感情深深打动了观众。在乌兰诺娃身上,一切芭蕾中具有某种条件限制的动作看来全是那么自然,其原因主是因为她在做这些动作时总是最大限度地倾注了角色的真实情感。她的“阿拉贝斯克”不仅有着使人难忘的韵律感和线条美,而是更笼罩着一种向上的渴望、幻想的激情。她的这些舞姿通过照片、图画、电影或雕塑保存了下来,已经成为了独特的乌兰诺娃式的艺术品。

  乌兰诺娃所塑造的朱丽叶的形象,成为了她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她也由于这个角色的演出成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荣誉。1956年,以她为主角之一的莫斯科大剧院近三百名成员抵达伦敦,首场公演也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全世界通过银幕都欣赏到了乌兰诺娃精湛的演技。

  “唯有劳动才能创造出舞蹈的美和灵感。”乌兰诺娃这句话成了她终生坚守的格言。1960年,她脱离舞台演出而专门从事教学排练工作,为舞蹈造就了一大批明星演员。1980年,她七十寿辰之际,在她的故乡列宁格勒耸立起她的铜像。(编写/李国忻)

责编:周玫

相关视频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