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侔天表示,不光人手紧张,实验室现有仪器同样满足不了奥运会的需求。“我们这里最老的仪器还是为了1990年亚运会准备的呢。”他说,就奥运会而言,实验室大概需要60台左右的分析仪器。但考虑到奥运会后的实际需要,除去现有可用的仪器,剩余所需仪器一部分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购买,另一部分则从北京市相关科研单位暂时借用。
[特殊检测] 检人,检马,检食物
就兴奋剂检查而言,马术是夏季奥运会28个大项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参赛马匹也是检查对象。
赵健告诉记者,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的兴奋剂检查工作分成两部分:针对骑师的检查,由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派人去香港取样,然后将样品送到北京检测;针对马匹的检查,从尿样收集到检测全部由香港奥马委负责。
2001年在广东举行的九运会上,曾发生过运动员因食用了“瘦肉精”(化学名为盐酸克仑特罗)喂养的猪肉而导致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案例。
赵健表示,如果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仍然会认定运动员有过错,并会对其进行相应处罚。否则,某些“瘾君子”可能会以“误食了被列入禁药清单物质污染了的食品”为借口来逃避处罚。因此,对食品进行相关物质的检测很有必要。
据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介绍,北京市已着手建立奥运食品兴奋剂控制机制,奥运食品兴奋剂检测的类别也已经确定。
除了律人,更要律己
确保中国代表团无“药人”
中国运动员要干净公平地参加明年的北京奥运会,大量检查、长期跟踪都是兴奋剂控制手段。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赵健如是说。
他说,中国反兴奋剂委员会在奥运会上的目标是保证中国运动员中没有人使用兴奋剂,使他们干净公平地比赛。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1989年底正式挂牌成立到目前,对中国运动员进行的检测数量年年上升,2005年检测数量达到8700例,赛外检查占了66%;去年的检测数量则超过了9000例,赛外检测比例有70%。赵健说,他估计今年的检测数量还要高,可能超过10000例。
“我们特别重视赛外抽检,比赛时当然人人都知道需要进行药检,可能比较谨慎,但在非比赛时期,他们可能就不那么警惕了,这往往是抓住用药者的时机。”赵健说。
为了保证赛外检查的效率和质量,反兴奋剂委员会建立了运动员行踪库,如果运动员有事要外出24小时以上,必须提前48小时汇报。一旦检查人员不能按照运动员提供的信息找到他们进行检查,则按照阳性结果处理。
赵健说,中国有几万名注册运动员,他们都是检查目标。随时收集运动员行踪工作量巨大,反兴奋剂委员会的几台传真机日夜不停地工作。赵健说,虽然工作繁杂,但是很见效,也很有震慑力。
责编:曹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