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别让领导下山成“猴”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2日 09:19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现在的科技评奖有超过95%的情况是大领导领衔,小领导加塞儿,真正干活儿的人在中间,后面是一大堆搭车沾光的人……这已经是科技界公开的秘密了。”日前,在向云南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呈交的联名提案中,7名委员呼吁:改革科技项目立项、成果鉴定、评奖和人才遴选的实施细则,用机制来约束行政领导弄虚作假、挂名科研项目的行为。(2月1日 新华网)

    古人日:“呤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说的是诗人写诗作词冥思苦想的艰辛。其实,对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卧薪尝胆、夙兴夜寐何尝不是如此?然当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一旦卓有成效时,行政领导却成下山的“猴子”前来揽功领奖。而且此类现象已逐渐成为科研单位行政领导共享荣誉的“潜规则”,实在令人忧思。

    仅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对该省已授奖的科研成果进行的统计分析便显示,2003—2005年的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担任行政领导的人员平均占61.6%,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2005年获国家、省级突出贡献奖和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中,担任行政领导的人员比例达到70.6%,在有的部门和单位甚至高达80%以上。

    获奖的科技人员中,行政领导比例竟然占了三分之二多,显然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搞科研的默默无闻,名声大震的不搞科研”,这既颇具讽刺性,也暴露出了科研部门的一种另类腐败。在此,并不完全否认行政领导在科研项目中所起的作用,但不管怎样,行政领导只是起着组织、挂帅职能,而潜心于埋头苦干的是那些始终战斗在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才无愧于各种荣誉称号。

    “这是一种比剽窃更隐蔽、更恶劣的学术腐败”,有政协委员如此猛烈地抨击这种科研“潜规则”。行政领导登奖台、上镜头,光环等身,风光无限,既得名又得利,而真正的科研人员始终只是“幕后英雄”。这种“潜规则”的泛滥,不但加剧了学术腐败,损害了整个科技界的诚信道德和创新环境,且严重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极不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由此,笔者想起了2006国际全球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得主之一、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拒绝领取那令人梦寐以求的大奖,而宁愿“在圣彼得堡附近的森林里找蘑菇”。对此,国际著名媒体以“佩雷尔曼,你在哪里”为题来表达对这位不追名逐利的天才数学家的敬佩。而相形之下,我们科研机构行政领导的沽名钓誉、“下山摘桃子”行为实在不值得恭维。

    法国著名学者让·梯若尔曾经说过,“好的经济学家忙于教学和研究,所以没有时间面对大众媒体,差的经济学家反而做这些事情”。其实,科研机构行政领导揽功领奖恰是如此,只是很可耻。(宝庆邵阳陆)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宋薇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