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央视网评] 抓好扶贫,增强后劲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4日 11:02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2006年11月23日上午十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将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在线访谈。(11月23日《中国政府网》) 

    回顾我国扶贫开发工作20多年的历程,可以说我国扶贫资金整体使用情况是好的,取得成绩是显著的。不仅得到了社会认可,国际上对中国的扶贫工作也是非常肯定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量持续下降。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贫困人口是25000万,1986年下降到12500万,到2005年底我国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下降到2365万人。这是扶贫开发工作20多年来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现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97.8%的行政村通路了,98%的行政村通电了,96.4%的行政村能接收广播电视,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三是社会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尽管2004年以来,媒体和各方面反映的扶贫资金使用问题中,真正属于违规违纪的资金数额仅占资金总量的0.43%。对此国家扶贫办非常重视,立即进行纠正。还进一步修订了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省扶贫项目的安排要在主要媒体公开、公示。加大审计和检查力度,对出现问题发现一个,严厉查处一个,绝不姑息迁就。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农村贫困现状依然很严峻,特别是贫困农户要脱贫致富仍然很艰难,与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距甚远,如何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课题。 

    实践充分证明:贫困的地区要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真正实施脱贫工程,重点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而其关键则是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为此,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要坚持扶贫先扶智的工作思路。当前首先要强化教育扶贫工作,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劳动者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技能培训为主”的原则,积极与扶贫对口单位加强联系,通过实行订单培训,建立外出人员就业卡,召开在外务工典型代表座谈会,建立在外流动人口临时党支部,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多种方式培训农民,让每户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和发展的后劲。 

    二  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用好扶贫优惠政策。当前在抓住国家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通力合作,在资金、政策、措施上多下功夫,多想方法,取得上级部门的同情和支持,实行倾斜扶持。继续加大扶贫单位的联系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对口帮扶长效机制,用真心换真情,争取他们更大的支持。真正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完善其长效责任考核制度,发挥联系单位、个人的优势。真正实行“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协同抓”,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对口帮扶工作组织体系,真正做到扶贫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确保了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  要以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带动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因此,不能再简单沿袭过去的老办法,必须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努力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切入点,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格局考虑问题,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进一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开展扶贫工作,真正做到扶贫开发不留死角,小康建设不留盲区,让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刘纯银)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朱琳娜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