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网友原创] 让“软政绩”“硬”起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0日 11:07 来源:
专题:网评天下精华版

   日前媒体上有两条报道看似毫不相干,笔者却从二者当中找到了相同的论点。

    第一条报道是: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求是》杂志上撰文说,少数地方的领导干部不惜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增长,结果造成“几位干部出政绩,几代人吃恶果”的现象。(2006年11月19日中新网)第二条报道是: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对全国72个行政村的10401名农村老人做了一次调查,发现他们人均年收入只有650元,三餐无保障的占5%,没有替换衣服的占69%,有病吃不起药的占67%。(2006年11月19日新华网)

    在第一条报道中,贾治邦提出“绿水青山也是政绩”。在第二条报道中,翟玉和的调查结果表明: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政府必须舍得花钱。这就是说,社会保障也是政绩。从理论层面看,“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社会保障也是政绩”,都是科学政绩观题中应有之意。然而,从实践层面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虽然嘴上没说,但事实上却把政绩分成了“硬政绩”和“软政绩”。所谓“硬政绩”,就是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成绩。所谓“软政绩”,就是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成绩。

    为什么一些地方和部门把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成绩看成是“软政绩”呢?因为现在单纯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机制还没有完全改变。有些地方和部门,考察干部政绩,过去根本就不看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只看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近年来中央强调树立科学政绩观,他们才把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纳入考核范畴,但是,这些方面的工作成绩也往往被当作“参考项”。也就是说,这些方面的政绩在决定干部升迁当中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更有甚者,个别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以搁置社会保障甚至挪用社保资金为代价换取经济项目投资的干部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得到提升。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改变把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当作“软政绩”的情况,让“软政绩”“硬”起来。怎样才能让“软政绩”“硬”起来?在笔者看来,首先应该树立这样两种观念:其一,没有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成绩的政绩是残缺不全的政绩。其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以搁置社会保障甚至挪用社保资金为代价换取经济项目投资,不是政绩,是劣迹,是违纪。其次,建立这样一种机制: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对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工作也像经济工作一样实行量化考核,实在难以量化的,就用民意调查得分替代。再次,形成这样三种导向:其一,用人导向,对应该有而没有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绩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其二,奖励导向,对应该有而没有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绩的干部,不能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其三,舆论导向,对应该有而没有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绩的干部,不能作为先进典型在主流媒体宣传。 (作者:罗天柱)

本栏目所载评论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浏览原帖全文 发表不群高见

  →→进入"网评天下",发现更多话题!

责编:傅莹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