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人创造
――写在建厂50周年
赵平洋

历史由人创造,对这句话,新影的老前辈们应该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在半个多世纪用胶片纪录历史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更因为纪录电影自身的特点而成为许多重大事件近距离的目击者,他们曾一次又一次亲眼目睹了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发挥的关键作用,他们的镜头也曾无数次地捕捉到了人民在历史进程中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所以今年3月当我受厂编委会委托,为我厂策划制作一个品牌宣传片时,“历史由人创造”这一著名的论断一下子就撞进了我的脑海里,它最后也确实成了这个宣传片中一句核心广告语。
    品牌宣传片的制作是缘于一个非常具体的情况。电视系列节目《影像中国》作为新影面向地方电视网市场的一个项目去年年底启动,从今年春节后开始已在部分城市电视台播出,这是新影在市场开发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影像中国》原本计划以贴片广告的方式盈利,但一段时间以来,广告没有到位,节目中预留的1分钟广告时间一直空置。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在一次闲聊时就向郭本敏副厂长建议,与其让广告时间空置,不如先借机推出一个宣传新影的广告片,一个正在播出的系列节目,既是我们的产品,也可以成为我们宣传自己的一个媒介。郭副厂长充分肯定了这个建议,我也因为自己的“多嘴”,被责成承办。
    老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纯属义务劳动,但从我的本心来说,却确实很愿意做成此事,只不过在我看来这项工作的基础有些不够扎实。因为一般来说,品牌宣传片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需要,那么就首先需要企业制定一个介入市场的整体策略,然后在这个整体策略的框架下再设计品牌策略,进而决定品牌推广的方式,一个品牌宣传片不过是整个推广策略中的末端,而现在等于是在没有整体品牌策略的前提下一步就直接跨入了一个非常细节的工作,好像有点“舍本逐末”了。但我考虑到这确实是具体情况的需要,有胜于无,先搞出一个东西来也是很必要的,也许还可以反过来促动新影品牌策略的整体设计,于是我接受了厂编委会的委托,开始潜心考虑这个品牌宣传片的设计,并很快确认了如下一些基本概念。
    虽然过去新影不太重视品牌的宣传,但绝不能说新影一直没有自己的品牌形象。这个初创于延安时期、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老字号,经历过非常辉煌的时代,至今仍有着广泛的社会知名度。由一代伟人亲笔题写的厂名也不啻是一块光辉耀目的金字招牌,这些都是新影过去所创造的品牌形象,凝结着前辈可敬的奋斗,是新影不容忽视的珍贵遗产。品牌宣传片必须是对新影这些既有形象的继承和延续,但在今天新的市场形式下,新影的品牌形象却无疑又需要新的阐释和传达,以往的积累构成了一个历史深远的品牌背景,它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把它打亮、点燃。
    既然是一个品牌形象的宣传片,就不应该面面俱到,而要抓住重点,突出表现。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宣传片往往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做文章,比如规模、人才、技术、产品、服务、公共关系、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等,经过分析,我认识到我们的这个宣传片更多的是还应该采取从“企业文化”这个角度进行阐述,只有从这个角度才能扬长避短,突出新影特色。
于是我在宣传片中重点设计了一组由数字串联起来的宣传语:

“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

“195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

“1万小时珍贵历史档案”

这些宣传语和不同时期的经典的历史镜头交织在一起,以大写意的手法回顾了新影的发展历程,也突出了新影令人骄傲的历史影片资料的积累。经过一系列铺垫,最后提炼出一个由核心广告语和品牌标识构成的品牌形象“历史由人创造――新影制作”。
    宣传片经过多次修改已由厂编委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随着它的推广,会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里不再赘述,但对“历史由人创造――新影制作”这句话,我还想进一步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正如前文所述,新影还没有一个整体的品牌推广策略,但“历史由人创造――新影制作”毕竟是厂编委会认可的一个品牌形象,这说明它至少是与新影的发展方向大致吻合的,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也确实希望它最终能成为新影整体发展策略的一个体现,至少能提供一些启发。
    在这里“历史由人创造”有多重涵义可供解读,首先它正如前文所提及的,是新影人在半个多世纪纪录历史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个历史经验,同时它也在暗示新影自身的历史也是由几代纪录电影人生生不息、艰苦奋斗构成的,这一精神传统也为今天的新影人所继承,正在奋进自新,创造新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由人创造”就不仅是一个对外的形象宣传,也是对我们新影人自身奋进精神的一个呼唤。
    从单位建制上说,新影是一个历史的遗留,也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在历经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的迅速变化,我想许多人应该已清醒地认识到“存在未必合理”这一事实。检讨新影目前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要想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更图有大的发展,就必须要拿出些“奋进自新”的精神来,所谓事在人为,“历史由人创造”这些信念在建厂50年后的今天确应成为新影人的共识。
    历史由人创造,不仅是一种信念,还是一个理念。它提示新影要想拓展空间,就必须以人为本,广纳人才,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才华。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中,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检讨自己究竟拥有哪些资源,资源决定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根本策略。以中国目前的状况来讲,主要的资源有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等。在这些资源的分配中,至少目前来看,新影没有占据到一个有利的位置。在资本资源上,新影既没有雄厚的资金积累,也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看来唯有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切入,才是新影设计自己未来发展策略的根本。近几年,新影不断有新人加入,这实为新影最珍贵的一个收获,能否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甚至不妨赶鸭子上架,激发他们的潜能,对新影未来的发展至为关键。
    目前,中国的媒体业和影视产业都在进行一场全面改革,改革固然问题重重,尚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瓶颈,但应该看到这场改革势在必然,而且大方向是对新影有利的,是挑战更是机遇,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好应对准备,认清在未来新的产业格局中新影应处的位置,并全力向这个方向努力。我个人认为,人力资源既是我们可以主要依赖的资源,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切入,也就意味着新影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主要是一个以“内容供应”为主业的制作公司。在这方面,我们还有相当的潜力可以挖掘。也许有人会说,你想做“内容供应”,你想干活,没有资金怎么办?没有市场怎么办?其实资金和市场是一个问题,你能抓住市场的律动,就一定会有社会资金来和你共舞。市场目前确实还不完善,尤其是专题栏目和纪录片的市场,但娱乐节目的市场,尤其是电视剧的市场其实已经形成,所以不要说没有市场,只是目前新影还没有拿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新影要想走市场,就必须放开思路,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娱乐节目的市场必须介入。我在3月份已向厂编委会申请成立了一个娱乐节目工作室,就是想在这个方向上做一些探索。我一人之力非常有限,如果有更多的同人也愿意共同探索,那么新影的局面定会面目一新。我是主张新影在发展策略上应该化整为零的,分头突围而又共同奋斗,也许死伤过半,但终能有突围者。从传媒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内容供应”大有可为,不是也有人在说未来的媒体产业将是“内容为王”吗?我个人很喜欢这句话,也相信它是真的,并衷心希望新影在未来能“以内容供应成王”。
    那么怎样才能发展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制作公司之一呢?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以我个人管窥之见,一个成功的制作公司最关键的就两点:一是机制,二是人力。而机制又会极大地影响人力,所以机制是关键的关键,而机制的根本是产权,是真正转化为现代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媒体产业正在进入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在诸多国字企业中,谁先解决了产权问题,成功转制,谁就是赢家,否则即便如泰坦尼克般庞大,抗风险的能力竟然也是那样惊人的薄弱。
   “历史由人创造――新影制作”,前者是精神,后者是方向,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借建厂50周年之际提出,很愿意和有志同人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