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常的日子——随周总理出访拍片侧记》
冯世昌

    四十年前,周总理访问欧亚非14国,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随行的电影摄影师参加这一工作,我感到莫大的幸福。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在代表团里,我们摄影师的工作远不是最辛苦的,但是我们的行李却是最重、件数最多的。我和庄唯同志两人光是35毫米彩色电影底片,就带了20多箱,每箱重40公斤左右。再加上摄影机、三角架、各种镜头、灯光、电瓶、充电器以及其它附属设备等等,行李足足有1200公斤重。

    在周总理访问的72天里,摄影机从来没有一天的休息。这次我们总共拍摄了近十万尺胶片,编成了5部长纪录片、2部短纪录片,总计30多本。这段时间,工作很紧张,人手少,我们既要拍摄,又要做不少编辑、录音师、制片员、摄影助理和照明等工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这次工作的意义和我们责任的重大,即使工作再紧张,困难再多,我们都要尽力把影片拍好。领导同志重要的政治活动,固然不能漏掉,同时还要多拍一些背景材料,使影片更加完整一些。如:《周总理访问巴基斯坦》影片中,有一部分介绍巴基斯坦古代文化的镜头,就是在十一点半拍完总理在西巴基斯坦地方议会发表演说之后,下午两点半代表团飞往东巴基斯坦首府之前,我们利用午饭、午休时驱车到拉合尔市郊清真寺、古城堡、花园拍摄的。

    周总理出国访问,一时成了世界舆论注意的中心。周总理到哪里,哪里就聚集起大批记者,我们在开罗一下飞机,哎呀,光是拍照片、拍电影的就有上百人。我们背着35斤重的摄影机一刻不停地挤呀、抢呀,奔跑……想尽办法进行拍摄。比如《周总理访问西非》一片中,在库纳克里夹道欢迎的场面里,为了让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乘敞篷车的画面在银幕上多出现几次,我们一连五六次目送敞篷车走远后又追到车前面拍摄。

    1963年12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在萨布里主席陪同下来到了塞得港。整个塞得港像过节一样,五色缤纷的旗帜把这座城市装点得格外美丽,几乎全城的居民都走上街头来欢迎中国客人。从机场到市区欢迎的人群汇集成了一条“友谊的长廊”,当周总理乘车穿过这条“长廊”时,人们挥动着花束和中国、阿联的国旗,欢呼跳跃,表示出他们内心的友情。这时我们的摄影机飞快地转动,从取景框里看到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我止不住喜悦。周总理乘游船从运河码头出发驶向地中海口,海岸上,轮船甲板上,造船厂的钢架上,起重机的长臂上,到处是欢喜若狂的人们,过往的和停泊着的船只不时鸣笛向中国贵宾致敬。远处的小船开足马力向游艇靠拢,不多时,在周总理游艇周围聚集了十多只小船,形成了水上夹道欢迎。水手们挥动着帽子、手巾、上衣以及可以找到了一切东西,向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使者致敬。

    在炎热的黑非洲,整天挥汗如雨不必说了,就是在凉爽的北非,甚至在冬季的阿尔巴尼亚,我们也经常是满头大汗的,不过每当经过一场紧张“战斗”之后,如果发现没有漏掉什么场面,而且还拍了一些精彩的镜头时,我们的心情是无比愉快的。这时候,我们总会想起总理对我们的关怀,代表团和大使馆同志对我们的照顾,友好国家政府和同行给我们的协助,党多年来对我们的培养……

 

                                                      (本文写于2000年 作者为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编导)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版权所有 http://www.cndfilm.com
北京创典时代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