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色 的 兵 裤
 

迟 国 强 :中央新影老干部处
性 别:男
年 龄:41岁
入伍时间:1984年10月
原海军37380部队13分队 上士


        一条蓝色的兵裤,它记载了我对军旅生涯的爱与恋……

        是那个18岁的年龄,我走入了我的梦。一身蓝、“三点红”,是我们那个年龄许多人的梦。1984年深秋,带着亲人们的期盼和领导的嘱托,我们离开北京赶往不知名的边防。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北京,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当时的心情就像是上战场的英雄,又像是保卫祖国的勇士。随着火车的隆隆声,窗外的田野被夜幕所笼罩,远处出现了一颗、一颗会走的星星。眼睛看着星星,心理却想着家里、想着妈妈、想着前方的未知……

        经过18个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辽宁省大连市,从这儿转车再去旅顺。到了旅顺,我们一行人被分配到各个部队,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面孔,一个一个被从身边接走。天慢慢的黑了,剩下我们被分到海洋岛的,因为暂时没有上岛的船,所以先在训练团住下,这一住就是半个多月。每天都被通知打好背包、带好物品准备上船,每天都有各个舰艇上的老乡来看望我们,给我们这些新兵讲部队事情,他们在我们眼里像亲哥哥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爱护与关怀。

        海洋岛是我们的新兵连,我们有2个排8个班。我被分到7班,班长是河北沧州的,有一身的功夫。他叫我给他当副班长,我下面还有12个兵,班长带着我们13个新兵每天站岗、放哨、学习、队列训练、整理内务,晚上还有警报。我们吃的是高粱米、“大白萝卜洒盐花”。因为训练累,我们有的城市兵从吃半碗、一碗到后来能吃三碗饭。粮食接不上了,我们就只能吃高粱粥。我为了吃到后来的第二碗、第三碗粥里能有点咸味,每夹一根萝卜条,只咬一小口,把剩下的藏到粥碗里,这样吃到后来粥里能有点咸味。天气越来越冷,外面是齐腰深的雪,屋里却没有火,也没有完整的玻璃相隔。然而内务是丝毫也不马虎的,一个个破草甸子放到地上,我们的新被褥叠的整整齐齐。好多同志和我一样身体弱了,但我们精神练的更强了,每天出操从来没有人请假。终于,我们完成了由民变兵的新兵连生活,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士!

        新兵连的训练生活结束后,我被分到獐子岛观通站电台分队。这里离公海很近,离大陆却很远。我们负责这一海区的空情、海情和气象预报。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情景,心中涌动着一股向英雄学习的决心与豪情。首先是练习发报,6个大钉子把电键钉在木头桌子上,簧是最硬的,间距是最大的,每天要练习好几个小时。手上接触点的皮磨破了,肉裂开了,骨头直接触到电键上钻心的痛!“的的达达”的声音虽然好听,但训练的过程是艰苦的,“的”的时间短促,一个“达”是三个“的”的时间,这些长短不一的“的达”声就构成了各种内容的报文。对我来讲电键的声音就好像是通过自己流血的手指在扎自己的心,就像珠峰登顶一样的艰难,每按一下都不止是手指、手腕的力量,而是全身心的力量。随着钻心的疼痛,电键连同6个大钉子从硬木桌子中拔了出来,分队长看着我,说:“不想干了?”,我好痛,好委屈,却倔强地立正向分队长报告:“想干!”我们分队长的电键没有簧,完全靠着手腕的抖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大家都爱听、爱抄他的报。在分队长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下,我终于也成了一名优秀的报务员,一道道电波从我的手上传向祖国大地,传向万里海疆……

           海岛上生活艰苦,人员少,任务重,在当好报务员的同时,我还肩负着总机的话务
    接线任务。因为是北京人,说话的声音好听,所以凡是重大任务都由我上机。20世纪
    80年代电话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可我却能凭着自己的声音把非常难要的电话要到部队
    的每一个角落,大的电话台一上线就能听出对方是谁,管保一路畅通!

           虽然离开部队10多年了,可我还是一直穿着那条蓝色的兵裤,有多少对部队的感情
   尽在其中。我们的战友还会经常在一起聚会,怀念和见证我们共同经历的那段青春岁
   月,它从来都不曾远离,蓝天、大海、美丽的海岛、蓝色的兵裤,始终是我心中最美的
   一页……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版权所有 http://www.cndfilm.com
北京创典时代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