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连生,汉族,1927年生。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历任江苏、安徽、上海等地驻站记者。主要作品:新闻纪录电影栏目《新闻简报》、《少先队》、《世界见闻》等
 

我爱他们

汪连生

 

    《新儿童》(后改为《少先队》),是中央新影20世纪50年代后期新闻杂志片的一个片种。它的拍摄对象和观众对象都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和少年儿童工作者。这个片种也曾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我在这个片种工作了较长时间,结识了不少儿童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和少年小朋友。在工作中也得到他们给予的大力支持。小朋友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工作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也使我深受教育。
    我第一次接触儿童题材是在阜新市职工子弟学校,是他们敢想敢做的精神激励我要把它拍摄下来。学校的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动下,自己动手建起了一座小小气象站,而且能每天为全校同学预报天气。所用的器材,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己做的。做木工活的有时把手磨破了,也没有人说疼,更没有人怕累而退缩。为了能准确预报,他们还搜集了许多民间谚语,把他们观测到的情况再照谚语分析判断。搞天气预报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一年四季要做各种详细的记录。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大雪纷飞,都挡不住同学们按时上岗观察。老师说同学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劲头真感动人,我虽然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但从老师的神态中看出。这些孩子是他们的骄傲。拍摄结束后,同学们把我围起来,争着说气象站的事,有的同学还说,长大后一定做气象工作,不仅给学校、还要给全国人民预报天气,说不定我们现在的气象专家中就有当时的同学呢。
    同年的夏天,在天津拍摄由游泳健将穆祥雄的父亲穆成宽教练负责的游泳训练班的工作。那时学游泳不收学费,但必须是学校推荐的三好生。穆成宽老师虽已中年,但身体还很健壮;看上去很严肃,可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总是和霭可亲的。在训练前,孩子们总是爱围着他问这问那。训练开始了,孩子们都下到池子里一字排开,先练习打水,手扶着栏杆噼里啪啦打起水来,就好像一群小鱼,在水中嬉戏。练完打水都围着老师站成圆圈,练习憋气,老师一声口哨就都蹲在了水里。这样经过几天的训练,才开始学习蛙泳。穆教练先给孩子们讲解青蛙是怎么游水的,大家如何学习青蛙的姿势,在教练耐心地纠正下,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蛙泳的要领,自由自在地游了起来,一个个都像小青蛙似的从镜头前游了过去。这就是我拍摄的那个《小小游泳家》。
    还有就是拍摄儿童画展。儿童精力总是旺盛的,爱好也是多方面的,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也会跟大人学一些技能。儿童画展中就有李可染的儿子、黄永玉的女儿、徐悲鸿的儿子的作品,但是他们不是模仿大人的作品,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创作出来的。“除四害”就是画人们站在房上敲锣赶麻雀的情形;喜欢动物的画动物园里的小猴子瞪着圆圆的大眼睛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题材内容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孩子现在已经是有名的画家了。
    20世纪50年代学校提倡勤工俭学,还举办过全国展览,都是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琢磨出的小窍门,有利用学习的科学知识发明创造的各式各样的仪器等,真是心灵手巧,应有尽有。景德镇的学生们烧制出的陶瓷物品如果不是作品前有说明,人们不会相信那么精致的作品是出自学生的手。其中8只形态各异的小瓷猫,浑身小绒毛,有的立起来伸着小爪好像要抓蝴蝶,有的拱着腰瞪大眼睛直视前方,好像要扑过去,还有几只厮打在一起玩得兴致正浓呢。件件都表现出孩子们掌握的技能。通过展览可以看到勤工俭学培养了孩子们的勤俭美德,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学校从德、智、体多方面培养了孩子,孩子们不仅能学了知识,增长了技能,还热爱革命先烈,“六一”儿童节,一群少先队员手捧鲜花去看望陶妈妈,电影《革命家庭》就是讲陶妈妈一家的。陶妈妈身材比较瘦弱,一家几口人都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现在只有陶妈妈和一个女儿。“六一”这天孩子们来了,先向陶妈妈献上了鲜花,陶妈妈很高兴地把他们迎到了屋里,一位同学又宣读了同学们写给陶妈妈的慰问信,然后大家在陶妈妈周围请他讲革命故事,讲到激动的地方有的同学眼圈红了,有的落下了泪。

    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就是幼苗,有了肥沃的土壤再给予很好的培育,就能健康地成长。他们是初生的太阳,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爱他们。

转自《俯仰之间——中国三代女摄影师的记忆》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版权所有 http://www.cndfil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