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默多克经营新媒体失败的启示

 

CCTV.com  2011年09月15日 17:3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电视融合变革》  

    “MySpace到底是怎么了?”在传媒行业戎马一生的默多克难以理解:拥有良好的观众/用户基数,背靠新闻集团这一强大传媒机构,为何却在几年时间就从社区网站全球用户第一到败走麦城?

    透析新闻集团MySpace经营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新闻集团在用传统媒体的经验理念经营新媒体,MySpace运营中渗透着很多传统媒体的习惯和方式。

    在内容开发上,MySpace大量传播新闻集团自己的内容,参照传统媒体方式对页面进行频道划分,将音乐、视频放在和社交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使社交网站色彩变得不浓,更像新闻集团的门户网站。而Facebook则强调网民自发形成民间社区,用户在里面自由沟通,充分发挥社交网站特色。

    在运营策略上,默多克把一家需要长时间积累用户体验的创新公司,直接放到了上市公司的资产之中。而之后的结果证明,他并没能使Myspace把用户体验放在股东利益之前,这家SNS公司前进的方向不再是培养生态,而是急于和新闻集团已有的资源对接,之后使其变现。默多克的这种思路,严重低估了SNS发展中的不确定性。《纽约时报》专栏作者Dave Itzkoff,在2006年评论如日中天的Myspace时,他认为Myspace给予了人们了解他人生活的机会,却没有使得这种社交关系稳固,无法建立深度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色情信息、虚假资料泛滥、大量的广告和视频弹出框,严重地影响了Myspace的用户体验。作为对比,2005年5月才拿到第一笔风投、2006年9月才向所有人开放的Facebook,在2007年才发布自己的第一个广告计划,其间却是马克•扎克伯格作为Facebook第一产品经理,不断地优化用户体验,不断地进行微创新的过程。

    如果说资本的进入使Myspace方向改变,那么后来的多重管理体制,则使得能做决定的人太多且互为制衡,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在产品与渠道之争中,后者的胜出,意味着Myspace丧失了效率与价值观,进而失去了核心受众群,用户泛化,大而不强。

    实践证明,默多克确实不了解互联网。这位旧时代的“遗老”是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却不是一个互联网爱好者,他没有理解“打造产品、市场扩张、打造平台”的顺序同样适用于互联网公司。而SNS公司打造产品阶段可能会更长,因为它的产品与用户是绝对的“长尾”。 默多克一直只是把互联网当做营销媒介,而没有把它当做商务运作的核心,因而造成了一个极大的障碍。

    MySpace的兴衰过程也让我们看到,虽然传统媒体具备内容、专业报道和品牌影响优势,而新媒体发展则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正是因为未能实现新旧媒体运营理念的有机融合,让 MySpace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变得模糊,发展速度放缓,这恰给Facebook以高速成长的契机。

    而我国目前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时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和默多克同样的思路,很多传统媒体也把新媒体当做一种扩大影响的渠道,沿用传统的运营理念和方式。知名博客《方军商业日记》里谈到,国内传统媒体做新媒体的想法,不是在网络上复制自己作为传统媒体的品牌与信息采集优势,就是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互联网平台,再加入博客、SNS等各种Web2.0元素。这些思路的共同之处也是致命缺陷,即“大而泛”。这是传统媒体的典型思路,尽管内容上有累积效应、整合必然超过个体,但在技术、广告销售、用户流量等方面却暴露出传统媒体的实力不足。

    广州大洋网总裁梁泉认为,许多传统媒体首先不是以风险投资的姿态去做新媒体的,他们无一例外是以资源整合的方式,而资源整合方式全世界是一样的。这里会有内部利益分配、整个传统媒体集团的观念、新媒体团队的能力等问题。应该形成一个新媒体发展是传统媒体未来的共识,而不仅仅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或二级公司,新媒体发展更容易植根于风险投资的土壤中实现。

   说明:本文引自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内部研究资料

责编:杜旭迪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