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世博:新媒体引领的百姓盛宴 "自媒体"时代已到来

 

CCTV.com  2010年11月02日 14:57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制图:王舒怀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当新媒体照进世博会,分享和互动中,普通观者依靠强大的网络,以个人视角传递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潘先生拿出手机,敲下几行字“中国馆的预约券毫无悬念地在10多分钟内发放一空,西班牙、法国、比利时、日本、沙特的场馆,排队人数时刻保持在3000到6000人。”拇指一按,开心网上便有了新的更新,几分钟过后,便有好友前来围观。

  “火爆。”一位好友评价。

  “一会儿传照片和视频,更火爆。”潘先生回复。

  一条消息,若干照片和视频,33条评论……

  这一天是5月1日,上海世博会对观众正式开放的第一天,没有长枪短炮,没有报道团队,一个人,一部手机,潘先生的好友们通过他的直播,也感受到了世博的首日盛况。

  如今,历时半年的上海世博会刚刚落下帷幕,累计参观人数达到7300万人次。

  世博园内园外,网络论坛、博客、微视频、无线终端加上新兴的微博客,使得这次盛会的公众参与程度空前。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当新媒体照进世博会,分享和互动中,普通观者依靠强大的网络,以个人视角传递信息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人人皆是发布者

  边走边“织围脖”,边看边在SNS社交网站上晒心情,用手机即时“推”送所见所感的世博观者并不鲜见,那一端,则是在粉丝、好友关系中通过评价、转帖不断叠加并扩大的群落。在世博信息传递上,第一来源可能不是官方,不是新闻,而是自己在网络上关注的某人的分享。

  某网站10月31日的世博微博专区中,有微博3万多条,有对正在进行的闭幕式的讨论,有对参观的满足,有对后世博的展望。

  “在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公共事件中,新媒体的浸入让发布的通道和信息都变得更丰富、立体、多元。观者通过个人视角捕捉个人感兴趣的点,在多个个体的多层次信息传递中,勾勒出一个更加全面的图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表示,“原本被认定的一些受众成为了发布者,众声喧哗中展示着一个‘自媒体’时代。”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单学刚介绍说,据该室统计,世博会期间人民网“我的世博日记”共有网民微博留言3700余条。仅新浪一家,博客中与“世博”相关的博文就有87万余篇,微博上,关于“世博”的条目更是达到了117万多条。

  同时,城市光网,被称为准4G的TD-LTE的即摄即传技术等一系列国际先进信息服务技术在世博中的运用,个人的直播变得更加扎实,媒介和人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

  10月1日上午,中国国家馆日的现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正在进行,而采用TD-LTE即摄即传业务进行的活动直播也在同步,凭借最高传输速率可以达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技术支持,二者之间的延时只在1秒之内。如果你刚巧有一部可以支持即摄即传业务的手机,这样的直播做起来也绝不会逊色于专业媒体。

  “新技术不仅让受众成为发布者,还能对发布者形成有效的道德约束。”胡泳说,“由于群落中充分的互动和分享,如果有人发布了假消息,很容易被拆穿。”

  我不在上海,我在世博

  在北京CBD工作的杨小姐,一直工作繁重,去上海现场看世博计划了好几次都未得,不过,她有自己的办法。

  “你看,我可以这样观世博,虽然我不在上海。”杨小姐边说边打开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网站,网上观博的指引就跳了出来。

  网上世博,开了100多年来世博会的先河,国际展览局已经决定今后的世博会都要建立网上世博会,并以上海的经验作为典范。

  移动鼠标,根据片区选择要去的场馆,然后选择进入,可以选择自动浏览或是手动浏览,在浏览方式上,根据个人要求,还提供了快捷介绍、动态穿越、实境畅游三种方式,其中在实境畅游中,惟妙惟肖的3D技术应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穿梭的人流、茉莉花的背景音乐、回廊间的婉转徘徊……

  据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介绍,截至10月26日,网上入园人次累计超过8100万,页面浏览量累计达7亿。

  单学刚告诉记者,Alexa世界网站排名中,“网上世博”目前已经位居第2363位。

  “当然,肯定没有现场的体现更丰富,比如,网上游览下来的感觉有些碎片化,缺少宏观情境的把握。”对网上观博,杨小姐也有一些不适。

  对于未来的大型展会表现形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认为,从长远看,虚拟技术在会展业领域是有前途的,不过从现实应用角度来看,虚拟技术在大型展会中的应用还处在启蒙时期,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还受到用户习惯、用户规模以及题材稀缺性、公司专业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约。

  分享,让世博更精彩

  在百度输入“世博攻略”4个字,搜索结果多达2600多万条,各种牛人攻略被点击爆棚,一个名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3日游攻略”的帖子,涉及参观路线、内容、餐饮和交通等多项内容,风靡时曾被数以10万计的网友浏览。此外,还有各式的拍客小组、世博标签群落,在各自的网络空间里活跃。

  “分享和互动,将成为未来大型公共活动的必然趋势。”胡泳表示。

  在长达半年的世博历程中,很多观众不断用手机记录下自己和亲友们在世博园内的美好瞬间,并发送到视频网站上与大家分享。

  根据单学刚的统计,至11月1日,在百度视频搜索中,世博会相关视频总数量达到186268个,而SOSO视频搜索有673500个,搜狗视频搜索有210995个,世博会开幕式、中国馆等题材都成为网民发布视频的热点。我们还监测到,优酷网、土豆网、酷6网等主要视频网站关于世博会的原创视频片段都超过1万段,土豆网更是有2.7万多段,新浪视频也有近9000段。

  不仅是民间的自发“围观”,此次世博会中来自官方的发布也更加注重信息的有效到达与互动的效果。

  手机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终端迅速普及。世博官方和移动通信企业也及时地通过短信等多种方式为游览者提供信息,4月3日,中国移动与新华社在上海联合推出《世博手机报》,约4000万中国移动《新闻早晚报》用户成为首批读者。

  在上海,公交上、地铁上、水上巴士上、出租车上,世博的信息会随时通过终端推送到你面前;世博园内,各类的LED屏、信息牌流动着你想寻找的信息,天气状况、排队人数、演出活动等等;官方网站的讯息提示随时更新,每位手机用户在入园后都会收到两三条排队、天气、交通等方面的短信提示,世博志愿者、山东馆、上海馆等都开通了微博专区,积极与网友互动;每周末,手机报也会自动发送给用户,不论你在何地,世博看点、明日焦点、由游客上传的世博故事都近在眼前。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微博、SNS的参与,为世博信息的传递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平台和表达方式,如果事件营销等方式也能在官方大型活动中良好运用,将会产生更大的传播效果。”杜骏飞说。

责编:郭筱紫

1/1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