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中华诗词 >

咏史题材之我见

李树喜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16: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诗词学会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咏史是中华诗词的重要题材和门类。中国历代文人、诗家有大量篇章。古代大诗人几乎没有不涉及咏史的。咏史诗内容丰富甚至无所不包,有对历史发展时代变迁的感慨或总结,有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深化,有对反派人物的批判和讽刺,有的则拨乱反正,做翻案文章。

       晋代左思的咏史八首就颇具光彩,唱出了“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高阔超迈。南朝的鲍照则“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回顾历史对比自身,发出“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感慨。咏史诗在唐朝出现新的繁盛,佳作叠出。章碣的“焚书坑”批判秦始皇焚书坑儒:“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其间充满尖锐的讽刺,又阐发了成大事者未必读书人的道理,警策而深刻。关于项羽,杜牧认为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因而不该兵败自刎。李清照则赞美项羽的骨气,影射南宋王室:“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郑板桥则指出项羽的失误:“辛安何苦坑秦卒,灞上焉能杀霸王!”最后只能是“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的凄惨。毛泽东总结项羽失败的教训,提出“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西施、杨玉环这样的美女都曾背上女色误国的恶名。不少诗人为之不平,唐代罗隐《西施》就诘问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确实见解独特,无可反驳。

       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也以新的视角评论并给杨玉环以深切的同情。李商隐的七律:“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批评皇帝之尊,竟不能保护自己所爱的女人。郑畋的“马嵬坡”则为风流天子开拓:“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意思是舍美人自保对于皇帝说来不足为怪,莫过责备,等等。

       当代的诗词初现繁荣,题材门类基本齐全,惜咏史诗太少。作者认为,由于对史实的了解和认知的提高,人们更能够对以往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做出更真实和科学的评价,厘清迷雾,矫正错误,接近真理。从这一角度,咏史诗最有可能成为超越以往的门类。作者于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包括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8年前,作者首次登上《中华诗词》的大雅之堂就是一组咏史诗8 首,是经刘征老师过目推荐的。内容包括尧舜禅让、武王伐纣、太公钓鱼、姬昌敬贤、烽火诸侯等事件,刘邦、项羽、司马迁、王莽、曹操等人物。以后又发表了关于隋炀帝、武则天、李煜、包拯以及辛亥革命等的诗作。力求“据实出新”,言之有物。

       近年来,作者有意识将读书、跑路和写诗结合,特别注重走出去进行实地的文史考察。2010年秋应邀访问内蒙,行前便再读了翦伯赞先生半个世纪前《内蒙访古》,学习和体味其对于民族、统一和边界等历史问题的思考。熟读其诗作,力争有所借鉴、探研和有所深化。着力写出了中蒙边界访古组诗,被刘征老师等专家评定是可喜的新的收获。大略有几个方面:

       1.关于民族历史的传承

       我国除汉族之外,其他兄弟民族鲜有完整文字记录的历史。他们的历史和传说往往混杂,常常溶入民歌中得以表现。就是“诗史混歌吟”;对于蒙古族说来,他们是和汉族融合最好的民族。因此从元明之后,两个民族之间鲜有战事,和谐相处,对于稳固祖国北疆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蒙边界”写道:“诗史混歌吟,民风共酒醇。辽原无限界,天际起浮云。战火东西散,族群南北分。干戈长止息,蒙汉两家亲。”

       “长城内外”写道:“塞上秋来早,关河一月孤。烽烟散回纥,沙草没匈奴。但有安民策,何需常备胡!长城空废久,宜作导游图。”

热词:

  • 咏史
  • 题材
  • 见解
  •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