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艺术台 > 中华诗词 >

杨逸明点评稿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10: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华诗词学会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完整视频 完整视频
channelId 1 1 1

作者:叶元章

出席金秋敬老诗会感赋

耗尽精神鬓已华,晚来犹见满天霞。寒斋亦有阶前土,不种招蜂引蝶花。

       杨逸明点评:九十岁的老诗人,经受过很多的人生磨难和坎坷,才情不减,风骨依然。老诗人在“敬老诗会”上赋小诗以明心志,表示自己淡泊无求的精神和鄙视世俗的态度,期望与老人们共勉。四句诗字字掷地有声,读来使人肃然起敬。

作者:刘鲁宁

多年前,与小女雨后夜归

小街新霁褪浮华,夜色柔成一路纱。怀里女儿天上指:“雨将月亮打湿啦!”

       杨逸明点评:前两句写景,为后两句作铺垫。第三句描写女儿的一个动作,第四句蹦出女儿的一句天真话,让人忍俊不禁,觉得妙趣横生。年轻父母怜爱女儿的深情也漫溢纸上。写诗只描述一个动作,只记录一句言语,倒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面面俱到,读者反而什么也记不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也是一个动作和一句自言自语的话,却让读者记住了一千多年!

作者:占骁勇

索 道

香客不言行路难,路难始见寸心丹。而今直上青云去,谁解风光险处看。

       杨逸明点评:有人说生活的享受正是在过程之中,人生确是如此。此诗从“索道”的角度切入,写出了作者的思考。轻而易举达到目的,有时反而会使人怅然若有所失。细细读来,此诗的内涵或许还不仅仅只有这些。好诗耐读,读着读着,会联想多多。如果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道理都说周全了,诗味却没有了!

作者:陈衍亮

无 题

一路昏黄灯似花,长街梦碎雨沙沙。徘徊孤影他乡客,看尽千窗不是家。

虹桥待车有得

虹桥岁尾又黄昏,挤在人流梦远村。只待动车穿夜色,星星相伴到家门。

       杨逸明点评:两首绝句均为年轻的外来打工者之作。前一首是一个雨夜他在陌生的大都市里看着“广厦千万间”时的感受,后一首是他在上海虹桥火车站挤入春运的回乡人流中的心情。作者有生活,写诗就取材于生活,两首诗写出了当代都市中两幅现实生活的场景。在叙事中流露情感,在抒情中反映现实,一看就是自家的活计。每每看到有一些当代年轻人的诗作,词语是旧的,连情感也是前人的,没有自己的生活,或者观察生活不深入细致,所以写诗就只好向古人“借贷”了。读那种诗让人觉得作者像是穿了借来的衣裳,虽然花花绿绿,却总是很不合身。

作者:李建新

雪中有感

都市银妆裹,谁怜外地工?返乡求一票,排队雪花中。

       杨逸明点评:作者满怀对于外地农民工的深厚的同情之心,创作出了风雪都市中弱势群体的一幅速写图画,现代农民工生活的一幅白描剪影,也是一首“哀民生之多艰”的好诗。古人赞扬杜甫:“欲知子美高明处,只把寻常话入诗。”写诗“深而晦,不如浅而明”,能词浅情深,词浅意深,诗短情长,最妙。

作者:陈永安

听老伴唠叨

权把唠叨当曲听,烦人句句总关情。客稀室陋多沉寂,相伴相扶是此声。

       杨逸明点评:老伴的“唠叨”,虽然“烦人”,却“关情”,可以“当曲听”,甚至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相伴相扶”。此诗句句感人,字字在理。生活中有那么多诗的素材,只要懂得生活,善于发现和提炼,大白话写出来就是好诗,根本不需要堆砌很多漂亮的词藻和晦涩的典故。

作者:杨小源

棉 袄

爷爷留下旧棉袄,三补三翻处处裢。拆洗絮来当坐垫,依然不是黑心棉。

       杨逸明点评:前三句均淡淡说来,并无出人意料之处。最后一句忽如石破天惊,发人警醒。眼前的棉絮,竟然成为人心、道德、社会、时代变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不能不使人深深反思并且长长叹息也!

作者:一介愚夫

祖孙乐

两岁孙娃头戴盔,挥枪直把老翁追。佯装中弹朝天仰,一日牺牲好几回。

       杨逸明点评:写人情之作,“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诸闻见之外。”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这首《祖孙乐》的小诗,只写眼前常见的一个生活细节,却使人莞尔,使人回味。也许你也见过,也许你也做过,可是你却未写过。谁知道写入诗中,竟然如此生动有趣呢?

热词:

  • 杨逸明
  • 点评
  • 叶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