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频道 > “浔阳”从今成“遗韵”——追忆著名画家陈逸飞 > 正文

特写:陈逸飞最后的日子

央视国际 (2005年04月19日 16:27)

  新华社上海4月11日电(记者 孙丽萍) 电影《理发师》尚未杀青,著名画家陈逸飞已在上海华山医院病逝。

  陈逸飞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理发师》一波三折,颇不平静。几天前,陈逸飞还抱病在浙江富阳的山沟野岭之间加紧拍摄。

  电影《理发师》最早于2002年11月开机拍摄,原男主角为著名演员姜文,但影片开拍不到1个月后就告停拍。经过两年多时间重组,陈逸飞在上海重起炉灶,请香港导演吴思远任艺术总监,男女主角分别选定陈坤、曾黎。据称,这部影片总投资3千万元,原计划在5月5日完成拍摄,并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和中国电影诞辰百年之际献映。

  据陈逸飞的秘书江慧芬说,因过于劳累导致胃病复发,陈逸飞一个月中曾多次住院。但每次还未痊愈,他又飞也似地“逃”回拍摄现场,“玩命地干活”。

  演员曾黎说,去世前几天,陈逸飞瘦得很厉害,胃不好,所以吃得特别少。剧组人员劝他不要走动,但他还是坚持坐在监视器前面,时不时还是会走过去给演员说戏。3月6日,有记者在宁波采访《理发师》剧组,发现陈逸飞显得十分憔悴。男主角陈坤快人快语说,导演前几天胃出血。而陈逸飞脸色沉重,让记者不要把病情写进报道。

  3月底开始,陈逸飞病情加重,被送回上海治疗。《理发师》剧组每天把拍摄完成的录像带送到上海,让他一一过目,可见陈逸飞对这部遗作倾注了全部心血。

  陈逸飞的一生也许正像他的名字,轻灵飞逸,不安于某种固定的位置。他从江南水乡走出,用油画让全世界领略了难以描摹的江南之美。但作为一位绝不墨守陈规的艺术家,他早已突破了方寸画布。

  陈逸飞是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他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这一年,他以小桥流水,青瓦砖巷的水乡周庄为素材,创作了包括《故乡的回忆》在内的不少油画,弥漫着江南灵秀之气,在纽约哈默画廊展出。而画廊主人——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同年访华,又将这幅油画赠送给了邓小平。陈逸飞的绘画此后不断创造市场奇迹,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秋季拍卖中,油画《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币创下当时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

  他1993年涉足影坛,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1995年,又完成了反映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生活的故事片《人约黄昏》。1999年陈逸飞又拍摄了反映上海当年拯救犹太难民的纪录片《逃往上海》和《上海方舟》。

  陈逸飞回忆,小时候受到母亲影响,格外喜爱电影。母亲常坐在窗边用一台又小又破的收音机收听和电影明星有关的新闻,再讲给他听。年幼的陈逸飞常花5分钱买票,坐进乍浦路桥下的曙光电影院,一直赖着看完好几轮影片。

  对视觉之美情有独钟的陈逸飞,希望在银幕上有更大的抱负。在他生命中的最后日子里,他不断向友人谈起自己的电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回忆说,她不久前还和陈逸飞及余秋雨等一起吃饭聊天。席间陈逸飞高兴地说,我的《理发师》开始拍了,男女主角找得都很满意。

  4月10日上午8时44分,陈逸飞带着影片未完成的遗憾在上海华山医院病逝。用生命凝聚而成的影片,带来的也许不再仅是视觉之美,还有心灵的震撼。

责编:海燕  来源:新华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