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点击主持人 > 主持聚焦 > 正文

“谁将解说北京奥运”主持人大赛落幕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8日 15:30)


  CCTV.com消息:历时半年,由中央电视电视台举办的“谁将解说北京奥运”主持人大赛,随着昨天晚上总决赛的结束而落下帷幕。金奖由中国传媒大学的张萌萌获得,银奖得主是黑龙江大学的教师李然,铜奖得主是同样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邵圣懿。

  北京申奥的成功,也意味着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电视台届时将担负起2008年奥运会的电视传播工作,这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历史重任,人才的缺乏是显而易见的,选拔优秀的奥运会现场解说人才和电视节目主持人已成为当务之急。“谁将解说北京奥运”主持人大赛可以说是应需而生。本次大赛以新的传播理念对电视主持人进行新的定位,大赛吸收“真人秀”的节目形态和制播手段,以演播室为核心现场,紧密结合集训地、外景地多个不同空间,在真实情境中对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的实战考核。


  本次大赛定位特殊,可以看做是中央电视台对体育主持人的直接选拔,而且明确就是为2008年奥运会准备人才,因此倍受关注,吸引了许多有志投身体育解说、主持事业的人参加。同时大赛与众同的新颖考核模式和环节设置也引来了许多置疑和讨论。大赛结束之际,记者对该大赛的制片人张卫进行了专访。

  体育解说队伍的现状如何,我们需要这样大规模地选拔人才吗?

  张卫:现在的专业体育解说员、主持人还是非常缺乏的。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老百姓看到的是经过挑选的转播,主要是与中国队有关的比赛,我们的主持人许多是身兼数职,连轴进行高负荷工作才勉强完成。而到2008年我们在自己家门口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就不能选择了,所有的比赛都必须转播,以一天24小时(节目)计算,都至少要制作3000个小时的节目,此外还有互动电视、收费电视的需求,所以解说员是极其缺乏的。即使是这次大赛选拔出来的人才也都不能满足未来的需要,不排除还进行类似的选拔。

  本次大赛选拔出的人才会立即进入实际工作,还是经过培训后录用,或者等到2008年需要的时候才招入?

  张卫:一个成熟的为广大观众所接受的主持人和解说员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也是需要实际工作的锻炼和筛选的。事实上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世乒赛和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上已经可以看到和听到这次大赛决赛部分选手的表现,对于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培训和既用已经开始了。我们选择了10个左右选手加入到这两次比赛的转播中,有的是解说,有的资料整理,有的是作为单边注入点的出镜记者,经过半年多的比赛和培训,这些选手在真正的比赛到来时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职业记者的素质。

  本次大赛设置了一些以前类似比赛没有的全新环节,如外地采访在无经费的情况下自行返回、现场辩论等等,这些对一个解说员、主持人来说有必要吗?

  张卫:我们知道大学生入校会进行军训,毕业分配到单位有的会下放锻炼,从一个积极的意义来说是有必要的,这个环节也有类似的作用。它借用了“真人秀”节目表现形式,让选手在特殊环境下展现自己,通过假想的环境来考验选手的意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真人秀”环节设置了两种情境,一种是与实际工作十分接近的真实情境,一种是假想的情境,假想的情境“真人秀”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节目和大赛的趣味性和可看性。在把体育节目作为一个宽泛的概念来看时,事实上也需要各种不同的能力,比如体育节目有评论、“脱口秀”,现场辩论考查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与以前“可口可乐杯解说员大赛”单纯选拔解说员还是不太一样,本次大赛希望发掘出不同特点的各种适合培养的主持人。

  大赛选拔的是整体素质高的人才,那会不会漏掉单项突出的人才?因为对于某一方面特别专业和有特点的解说员是观众很喜欢的,比如黄健翔之于足球。

  张卫:在地区初选、复选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基本素质、整体素质,在进入全国决赛阶段以后我们比较留意和关注选手的专项素质。比如进入最后决赛、获得“最有解说潜质奖”的刘嘉远就是因为解说英超非常擅长,选手杨影在此之前已经开始担任央视体育节目的解说顾问。我们现在对主持人的要求是“一主两副”,即主要解说一个项目,专长于两个项目,黄健翔的副项就是游泳和跳水。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相对喜欢的项目,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确定他们的主项,培养几个专项。

  对本次大赛是否满意,是否取得了预期目的?

  张卫:对本次大赛选拔的“质”满意,“量”不满意。最初设计的时候,希望有学者型、专家型的人才涌现,但是也许是宣传方式和力度不够,没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央视体育节目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样的,没有吸引到更多像杨影一样的人才,使他们参加到这个活动当中,是我们的遗憾。我们会在以后的选拔当中调整我们的考查方式,让更多“专”的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责编:李恩泉  来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