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博客 论坛 播客 社区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手机MP4
>> 主持论谈

谁来做主播——“主播”称谓使用现状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学院 吴郁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1日 15:25

  “主播”这一称谓近年来在内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十分盛行,广播电台、电视台消息类节目的播报人已有不少从“播音员”改称“主播”。对此,人们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时髦”的叫法,有的说是指“主要”的播音员,有的说是“以播为主”之意,有的则以美国的标准来要求……总之,传播者方面和受众方面对这个称谓的具体涵义说法不一,莫衷一是。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目前内地称作“主播”的4种情况:

  ⑴轮班制的播音员,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他们的工作职责与称“播音员”时并没有什么改变,即拿到编辑好的稿件播报新闻;

  ⑵固定在一个新闻消息类栏目中的一位或一对播音员,一般选择与该栏目风格一致、播报水平上乘、能成为该栏目“品牌形象”的播音员,如中央电视台1999年春推出的《现在播报》由海霞担任主播。他(她)们一般不参与编辑工作;

  ⑶代表栏目品牌形象的播音员,但是参与编辑工作并承担一定的采访报道工作,如前两年上海卫视《夜间新闻》的主播、现为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的主播夏丹。这样的主播参加编前会,参与导语和串联词的修改或撰写,有的事先并不形成文字,而在直播时直接做一些背景补充,或为服务观众方便接收做一些即兴的发挥,以增加传播中的交流色彩,并起到勾连消息吸引关注的作用。

  ⑷主编兼主播,即栏目主编不仅在后台全权掌管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走到前台直接面向观众播报新闻,如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的主编兼主播潘全心;早在上个世纪的1996年上海东方电视台视《新闻60分》当时的主编姜澜也曾同时兼做主播。

  以上种种“主播”称谓的使用虽然都限定在新闻消息类节目之中,然而他们背后的工作机制和业务职责却不尽相同。到底主播的涵义是什么?又由什么人来做主播?恐怕不是一个靠行政命令简单规定的事,但又是一个关系到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十分现实的问题,也是节目改革创新必然碰到、必须明确的实际课题。

  主播的本质涵义

  主播,这个译自英文“Anchor”的职业称谓是由美国转口香港、台湾舶来的,在亚太华人区被译作“主播”。此前,我们一直将“Anchor”译作“主持人”或更确切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现在逐渐流行起来的“主播”这一概念则专指新闻消息类节目的主持人,这点,应该是没有异议的。

  然而,“主播”这一在广播电视传媒中新出现的职业称谓,并非中文的字面涵义,即不是望文生义的偏正结构词义—— “主要的播音员”——的缩略词。我们既然引进了并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了解这个词汇及相关词汇的原有涵义不无裨益,免得犯生吞活剥、食而不化的错误。在美国被称作“Anchor”的人不多,他们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威望;在媒体内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如栏目主编),他们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职业背景大多是资深的著名记者,他们可以将基于新闻报道成就的个人魅力融入节目,重要事件发生时他们常亲临现场做采访报道,在新闻选择、编排及传播中有时加入自己对新闻的解释或议论,以增加有效信息量和权威性。在美国与“Anchor”相关的另一个职业称谓是 “Newscaster”,意即“新闻播报人”,“Newscaster”的工作职责相当于我们的 “新闻播音员”。在欧洲及澳洲,同样的职业则习惯以“Newsreaders”相称。

  结合我们的国情看“主播”,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以“主播”替换或取代“新闻播音员”的称谓。主播不是随心所欲的称谓变化,它实际上反映了新闻播报人职责、职能上的发展和变化。

  内地消息类节目采用“主播”形式,不是什么人的心血来潮,而是消息类节目深入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主播”称谓出现起码有如下理由:

  一是新闻消息类节目的直播化,以及新闻报道形式日益多样化,一次节目中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图象新闻、演播室访谈、与前方记者对话、异地传播等等各种报道形式穿插组合,为适应发展的客观趋势,由主播串联起演播室和新闻现场不同时空、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随时处理“刚刚收到的消息”,以保证消息传播的及时性、内容安排的机动性、形式运用的灵活性、节目传播的整体性,及报道的真切感和权威感。去年伊拉克战争集中报道时期,央视综合频道白岩松、康辉,海外频道鲁健等几位主播在报道中的位置及作用尤为清晰和典型。他们播报最新战况、各方动态、与前方记者连线、解说国外电视媒体的现场图像、采访请到演播室的军事专家、与同声翻译的外语专家交谈,衔接背景资料……总之,主播是直播中直接面对观众的各类信息及各种报道方式的传播者、掌控者。

  二是顺应栏目个性化传播的趋势,新闻消息类栏目有也不同的细化的定位,包括内容、形式、播出时间、接收对象及风格的差异定位,主播讲究传播贴近性及服务性的具体做法及各具特色的语言样态,无疑是栏目个性化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央视经济频道《全球资讯榜》、新闻频道《中国周刊》、《国际周刊》、《国际时讯》、《本周》、《媒体广场》等,这些日播、周播新闻消息类或以信息为主的杂志型新闻栏目,她们的定位从报道侧重范围到传播形式都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而其中的主播与各自栏目的定位及风格十分和谐,同时也成为栏目的品牌形象。

  三是从受众角度看,必须满足受众对新闻报道内容及新闻传播方式多样化的需求。既便单就播报语言样态而言,已呈现了规范播报和应运而生的“说新闻”、“播说结合”、“读报”等多样化并存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观众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不同层次的多种选择。再拿节目形态来说,辽宁电视台多年前创办的《今晚直播室》,就突破了日播新闻消息类节目通常惯用的单人或双人播报的形态,由一位主播(或称新闻节目主持人)统领,右手边是来自新闻现场的记者,左手边依次是新闻播音员、气象报告员,节目后半段又有参加专题讨论的嘉宾入座。这种形态显然借鉴了我国东邻日本的新闻节目(如朝日电视台《新闻站》及其主播久米宏)形式,不过移植到我国也颇具新意。

  综上关于“主播”出现背景的分析,不难看出,节目的深入改革对新闻播报人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个主播,需要如下业务能力:上乘的新闻播报水准(包括多样化风格);对经过记者编辑之手的新闻成品(文字的、图像的)有敏锐、透彻的理解,对信息的新闻价值有更准确、更深入的把握;谙熟观众接受心理,有方便和吸引观众收视的信息“导航能力”,即为了传播的有效性做背景补充、勾连消息的编辑能力;演播室访谈及议论能力;新闻现场的采访报道能力;直播过程中果断成熟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或突发情况的现场处置能力;再加上端庄大方、成熟可信的形象气质,及质朴自然、专注投入的镜头前传播状态,这些共同构成了“主播”这个职业称谓的实质内涵。

  主播由哪里产生

  由于主播最主要的业务职责是消息的播报,根据我国的现实可以说,主播是新闻播音员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又由于主播只出现在消息类节目当中,因此我们的主播大多来自播音员,少量的是前文提到的主编兼主播(如北京电视台的潘全心)。后者可能是希望以美国的主播模式为样板,不过“主编兼主播”模式需要“编辑”与“播音”两个专业技术领域中的佼佼者方能胜任,况且主编大多出身于资深的记者,然而由于中国语言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上编辑记者与播音员的分工过于泾渭分明,因此两者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难觅,且主编兼主播工作负担过重,因此“主编兼主播”在我国注定是少数。除以上两种情况,近年又有语言条件较好、形象气质得到观众认可的编辑记者走上主播台,如中央视经济频道《全球资讯榜》主播芮成钢、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主播孟非、福建电视台《新闻纵横》主播成洋等。

  根据我们的国情,我认为,第一,我国的新闻主播,应是以消息播报为主(风格不限)、参与编辑工作、承担一定采访报道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就是前文指出采用“主播”称谓的第三种情况,这是中国新闻主播的主流构成。第二,没有必要也不应当以“主播”取代“播音员”,播音员的工作十分重要,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传播者,这两个相近岗位的业务职责有联系、有分工、有差异,这也是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两大形式——主持人节目与非主持人节目各具特色、长期并存的现实需要,是不容置疑的客观实际。第三,作为个体的从业者,播音员与主播之间、记者等新闻从业人员与主播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不是走上主播的岗位,能不能做主播,要根据个人素质和工作机遇这两个主客观条件才可能确定。央视新闻频道的康辉,是大家十分喜欢和信任的主播,观众首先是在新闻播音员的位置上认识他,继而发现他有时在大型新闻事件直播中做主持人,如上个世纪的“日全食直播”、飞机“穿越天门山洞”直播、老山汉墓挖掘现场采访报道等,现在他是新闻频道《今天》和《世界周刊》主播,偶尔也在整点新闻中顶班。至于长于专访、专题和杂志型新闻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由于业务能力的全面,他还经常在重大新闻事件直播中客串主播。

  当前,受到业内首肯,观众欢迎的主播既有来自播音员岗位的,也有来自记者或其它新闻工作岗位的。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主播夏丹,是播音走向主播的一种类型,我们姑且称之为“夏丹模式”,对于以播音为专业背景的主播最关键和最紧迫的,当推新闻素质的强化。夏丹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播音“科班”出身,进入一线时恰逢上海卫视创办《夜间新闻》,选中夏丹做主播,工作伊始就以主播来要求她。夏丹不光是每晚准时出现在屏幕上为观众播报消息,而且是直播“口插画”一气呵成,即事先不录画面配音,直播时“导语”接图像新闻的“画外解说”、加无新闻图像的“口播新闻”,只有当图像新闻中有同期声时方能喘息片刻,工作量相当大。要完成好这样的任务,夏丹每天都要参加编前会,还要从服务观众增强传播效果的角度动笔修改导语串联词,以增强传播的亲和力及拉动力。由于播出前她对整个节目播出内容动脑、动心到动笔,可谓了如指掌,正基于这样的投入,才有直播时观众感受到的入耳、入脑、入心。上海卫视这样要求夏丹,加之夏丹个人的努力,她的新闻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与此同时领导还给机会锻炼培养她的记者素质,曾派她到墨西哥采访APEC会议,分工负责做会议花絮等软性报道,她的英语口语派上了用场,每天还负责画面传输等工作,不仅积累了新闻工作多方面的经验,合作关系、团队精神也得到发扬。现在来到央视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每天2个小时的直播,在解读新闻、改变语态、与观众互动的话题讨论、与搭档马斌即兴合作生发议论、外出采访、演播室与嘉宾对话等方式或环节中“游弋”,轻松、平易、简捷、明朗的主播风格初露端倪。

  实际上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央视新闻中心就对当时《晚间新闻报道》的年轻播音员贺红梅、康辉、海霞等提出了参与消息稿件口语化,及修改导语、撰写串联词的编辑工作之要求,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播音员新闻素质的提高、及“以观众为本”注重接受效果的传播素质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这些当年的播音员在主播位置上都有上嘉的表现,而且在他们身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做主播的另一个来源——记者出身的主播,其优势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发现新闻、判断价值、并制成电视节目的职业能力,在语言表现力方面,一般语言内容或话语组织能力较强,但是,在有声语言方面,往往存在普通话不够标准、吐字欠清晰、感染力不足的遗憾,需要在声音形式辅助和保证信息有效到达上做出努力。以芮成钢为例,他毕业于外交学院国际经济专业,毕业后在基层锻炼时做评论栏目的记者主持人,到央视后独立制作20多部反映中国最新经济动态的专题节目,对数百名国际商业界、经济学术界的重要人物进行过专访,还在重大国际国内经济峰会上主持并演讲。他在《全球资讯榜》的主播中自己改稿,崇尚简洁明快、平实客观的风格。很多观众欣赏芮成钢英语专访经济界人士的专业背景和实力,于是“爱屋及乌”连带关注和信赖他在《全球资讯榜》中的主播风格;还有部分观众是因为他不同于大多数同行的、不动声色的播报风格而喜欢他;当然也有一些观众恰恰不习惯他近于冷俊、十分平淡的语调,使原本陌生于经济领域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孟非和成洋在节目中格外看重主播的议论空间,节目中他们或者做三言两语的评点,或者是专题言论,其中的赤子之心可见一斑,个性风格更加鲜明。当然主播言论需要格外用心地在主播人媒体身份与个人身份之间,把握分寸、掌握平衡,需要在面向观众的关系、态度和话语方式上,从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上,寻求最佳点,避免情绪化或简单化。

  主播人才除上述两种来路外,当前急需下决心开辟第三条主播培养途径,换一个思路:即那些具有做主播潜质的年轻人不急于进演播室出镜,而是让他们直接到一线做记者,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发现新闻、采集新闻、制作新闻,在社会和新闻的海洋中学会游泳,届时他们坐在主播台前一定是胸有成竹,胜任愉快,也必将让观众耳目一新,更加信赖。我特别注意到,央视西部频道的首席主播侯丰,他在多年前就以敏锐前瞻的职业眼光和坚定不移的脚步实践了这条路。当初侯丰从广院新闻主持人双学位毕业来到辽宁电视台成为省联播的播音员,不过他从开始就热衷于同时兼做记者,5年半的时间里,他跑过时政新闻、工业、农业新闻,隐性采访拍舆论监督的片子,辛勤地出没在辽宁广袤的土地上,经过生活、新闻、政策的锤炼,完成真正属于“新闻人”的淬火,当辽视《新闻直播室》开播时,他理所当然、气定神清地坐上主播台。进入21世纪,出色的成绩让他戴上 “金话筒”金奖的桂冠,及至被央视西部频道引进,担当起播报、采访、访谈等新闻主播的全部行当。只不过侯丰的主播成长之路,更多的是他个人的自觉选择,我希望这条路会成为电视媒体培养主播的组织意识和组织行为!

  誰来做主播?从泛泛的意义上说,当然是“英雄不问来路”“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可操作的意义上说,便要从主播的工作职责、业务能力的角度,即“主播”的实质涵义来衡量和要求。愿我们的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播,健康成长,展现出具有现代新闻意识、现代传播意识、现代观众意识的风采。

  2004、6、12

(编辑:李恩泉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