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会战三夏(五)如今种粮实惠多

 

CCTV.com  2008年06月02日 10:48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  

  一提起发家致富,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做生意、搞买卖,可是我们的记者在一些粮食主产区采访时看到,很多粮农靠种庄稼,也走上了致富路。

  每天早晨,家住河南省武陟县嘉应乡东营村的刘云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擦拭他那辆刚买的家庭轿车。

  吃罢早饭,刘云周就开上轿车,到麦地里去看自家的麦子。眼瞅着就要开镰收割了,地里的麦子长势特别喜人,刘云周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除了种一季小麦,刘云周还要种玉米和花生。记者暗暗帮他算了算,按照时下的粮食行情,一年下来,老刘靠种粮食少说也能收入十来万块钱,老刘说,眼下政策好,不仅粮食能卖好价钱,种粮还能从政府那里拿补贴。

  当地农业局负责人告诉我们,老刘所说的粮食综合补贴,其实是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的统称。在以前,农民种地不仅领不到补贴,还要往外拿钱。

  过去,当地一般家庭一年上缴的农业税往往在四五百元,但从2006年开始,农业税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正是有了这个被农民誉为“种粮食还给钱”的好政策,广大粮农的种粮积极性空前地提高。大家觉得,和经商做买卖一样,种粮也是一条致富的路子。

  不仅像刘云周这样的种粮大户的腰包鼓了起来,更多的普通庄户人也尝到了种粮食的甜头。这几年政策好,鼓励种粮,很多农民从在外面打工,转而回家种田了。

  除了粮食行情的看涨和种粮补贴政策的施行,耕种过程中劳动强度的降低,也成为农民乐于种粮的一个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当我们见到农机大户王保国时,他正调试自家的联合收割机,准备去帮乡亲们收割小麦。乡亲们说,从春种到秋收所需要的农业机械,保国家差不多都有。可是,早在十年以前,王保国家种地,除了一头大牲畜外,其余都靠人力。后来,王保国尝试着凑钱买一些机械化的农机局,来减轻劳动强度,但筹钱确实是一件让他犯难的事儿。这几年,王保国种粮手头有了一些积蓄,而更令他欣喜的是,从2005年开始,国家每年都拿出大笔资金,作为农机购置补贴。配合中央的农机购置补贴,地方又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鼓励粮农购买农机具。

  这个政策让一直想买农机具的王保国兄弟俩非常兴奋,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先后买了九台机器设备。

  这回,王保国兄弟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机大户,每到播种或收割的繁忙季节,俩人都要开着农机去给乡亲们忙活,所收的费用大伙也能接受。农机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近几年,农业机械的普及率在农村提高很快。

  采访中我们听村民谈论最多的,还有良种补贴政策。这项政策,首先是要保证粮农买到优良品质的种子。更令粮农感到欣喜的是,在购置这些农业部门推荐的良种时,也可以享受到一定数额的补贴。

  粮食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购置补贴,这一系列惠农政策,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而国家对此的投入也在逐年提高。由于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呈递增趋势。

  在节目播出前我们得到消息,前面提到的村民刘云周家的麦子已经基本收割完毕,预计总产量要超过七万八千公斤。在全国,还有更多的粮农,虽然他们耕种的土地没有刘云周那么多,也许就是几亩、甚至更少,但近几年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种粮带来的实惠。有资料显示,近五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已经超过1.6万亿元,五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从而有力推动了农村整体事业的发展。

责编:刘洋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