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搜视|直播|点播|新闻|体育|娱乐|经济|房产|家居|论坛| 访谈|博客|星播客|网尚文摘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会战三夏(一)跨区机收20年

 

CCTV.com  2008年05月27日 11:31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cctv.com  

  今天,一年一度的全国三夏跨区机收作业正式拉开帷幕,几十万机收铁军的汗水将使亿万农民一年的希望变成沉甸甸的收获,跨区机收就成为活跃在滚滚麦浪中的一道风景。下面我们去认识一个人,他叫温廷玉,是山西省太谷县的一位普通农民,但是在我国农机跨区收割的历史上,却不能不提到他。

  在我国很多农村,现在仍然能够看到镰刀、碌碡这类的收麦打麦工具,尽管它们现在几乎都被废弃不用了,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东西却是很多农民离不了的当家农具。

  和所有中国农民一样,山西省太谷县武家堡村的温廷玉也很熟悉这样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龙口夺食,用镰刀收麦,拉碌碡打麦。

  上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不久,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务院专门发文,允许农民个人或者联户购买农业机械。从省农机公司亲戚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精明的温廷玉很快从中看到了机会。

  看到了机械收割的优势和好处,温廷玉萌生了购买联合收割机的大胆念头,但手里没钱怎么办?温廷玉想到了贷款,想到了合伙。在他的鼓动和说服下,他的3个伙伴终于表示支持他,共同贷款1万元买回了一台大型的铁家伙,这在当时的太谷县农村绝对是一件稀罕物什。而这个当时不到27岁的毛头小伙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机器是买回来了,但很多乡亲对这个大家伙的能耐却有些将信将疑,这该怎么办呢?由于割麦又快有好,这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很快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

  温廷玉的成功带动了更多的农民投入到购买机械的行列中来,很快他所在的村子就有了5、6台收割机。慢慢的,本地种的小麦已经喂不饱这些大家伙了,为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增加收入,温廷玉他们就不断寻找新的市场。1986年,温廷玉驾驶着他们的联合收割机出走太谷,南下运城开展跨区机收,成了当时流动在中国农村的一道独特风景,温廷玉也成为当时《人民日报》报道的“我国最早开展跨区作业的人”。

  农民的创新激活了管理部门的思维,山西的农机部门就是从温廷玉身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农业机械发展的趋势,他们不断加强引导和组织,于是跨区收割的星火不断扩大,由山西到全国形成燎原之势。1996,全国只有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40万台。

  20多年里,温廷玉就一直没离开过收割机,他先后购买使用过北京、丰收、东风等5台联合收割机,足迹踏遍了全国的主要麦区,也见证了跨区作业的演进和发展。

  从1996年开始,农业部、交通部、公安部等5部门先后出台了提供信息服务、提供后勤保障、免收过路过桥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跨区机收的发展。到 2007年,全国小麦机收面积达到2.8亿亩,机手作业总收入达到80多亿元。而跨区作业也由单一的机收向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纵深发展。

  据农业部估计,今年全国投入夏收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总数将达到42万多台,比去年增加2万多台,而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也达27万多台。目前各级各部门正在保障机械流动畅通、保障柴油供应、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组织、合理调度,满足全国小麦机收的需要。

  农机跨区作业是我国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它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成为独具中国特色一种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对农机作业服务实行减免税,对从事田间作业的拖拉机免征养路费。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关注跨区机收,提供更多的方便,提供更好的服务,夺取今年的夏粮丰收。

责编:刘洋

1/1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请您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