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经济日报: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6:54 来源:经济日报

  

农家店连锁超市,受到农民的欢迎。本报记者 李己平摄

  在城市消费市场逐渐饱和的今天,农村消费市场日益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发展和繁荣农村消费市场?近日,本报记者分别深入湖南、河南、山东、吉林、广西等地,对农民消费现状作了一番调查,请看报道———

  农民消费有“两新”

  本报记者 刘 麟 实习生 管玄

  农村收入增加了,钱包渐渐鼓起来了的农民兄弟,消费是否也火起来了呢?记者在三湘大地走乡串户,进行了一番调研。

  河水潺潺、树木繁茂的生态农庄依山而建,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宽敞平坦,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长沙县 梨镇呈现出来的画面。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走在乡镇的马路上,沿街风声、雨声、吆喝声,声声入耳,好不热闹。一家新开张不久的家电商场,人气特旺,商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阴雨绵绵,天气一直不见好转,仍然有许多村民结伴买家电。“女儿下个月就要出嫁了,这不赶着给她置套好嫁妆吗!如今生活好了,连洗衣机都全自动啦。”黄阿姨笑呵呵地为女儿精心挑选一套好电器。

  在 梨镇保家村桥头的一家家具店,老板王师傅告诉记者,今年头3个月,他做的家具销售一空,还预订了好几套。2005年,全镇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600元,同比增长11.7%;家家房屋装修一新;家家庭院里有花木;家家接通闭路电视和程控电话,不少人家厕所镶上瓷砖,还装上抽水马桶;大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哪家都不缺……“但是去年几乎没有结婚的,今年乡里结婚的特别多。”当地一位老乡道出了家电、家具走俏的真正原因。

  在衡山县白果镇。以“楚南第一桥”为轴的马路上,农民挑着生鲜蔬菜、水果、家禽在路边叫卖着,小商贩则随意支起摊子大声吆喝。雨水、泥土、垃圾搅和在一起,自行车、板车、小四轮、拖拉机并行,看似热闹非凡,但成交的也无非是几捆蔬菜、斤把猪肉。

  这场面,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如果今年没有这么多赶在一块办喜事的,如果白果镇上的人买小菜不再去马路市场,还会有这看似红火的交易场面吗?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农村这个大市场未能全面启动,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没有转化为现实需求,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湖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县和县以下所占比重自1998年以来逐年下降,从31.2%降到了26.2%。有人分析,直接原因是农民消费能力太弱,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调查中记者发现,农村消费结构已经出现新变化。像湖南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756.43元,实际增长8.5%。

  来自长沙农村的500多份调查问卷中提供出来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民出现的消费新眼光、新需求,折射出农村消费大市场的新取向。

  ————新眼光。投资教育是现代农民消费的大取向,据对长沙的500多份调查问卷分析,目前农村家庭的总消费支出中,用于子女的教育支出达到了36%。在调查中,62%的人认为村里的孩子应该读到大学,82%的人认为村上的孩子读大学是件天大的好事,只是目前各种费用太高。

  ————新需求。长沙88%的农村家庭拥有彩电、洗衣机、冰箱、手机、电脑等日常家电用品中的一项,有汽车等大型资产的约占6%。但有68%的人透露村里没健身休闲场所,另有26%的明确对村里的健身休闲场所不满意。同时反映,文化活动设施太少,物质消费丰富了,精神消费没跟上。

  调查表明,农村文化活动单一,文化投入不够,文化设施缺乏。全市农村很多乡镇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影剧院已挪作仓库、商店,部分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不少村里没有固定活动室。据统计问卷分析,目前在经济相对活跃的长沙农村还有55%的人没有用上自来水,79%的人没有用上太阳能或者沼气,48%的人认为购物不方便。

  据悉,商务部目前正在抓紧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在2007年底在全国建设25 万家连锁化农家店(农村超市),覆盖全国7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让农民能够就近买到放心的商品。在湖南的湘潭县、长沙县、宁乡县等29个县(市、区),步步高、家润多、万客源等50家企业已纳入试点范围。截至目前,首批试点企业已经在全省建设和改造“农家店”2898个,配送中心17个。未来3年至4年内,湖南省将建成1000个左右的乡镇农家店,10000个左右村级农家店,初步形成以县城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各个乡镇和农村的居民都将享受到方便、快捷、放心的连锁购物。

  农家店连锁引来购物热

  本报记者 李己平

  张守兰轻轻松松地坐在家里收钱,收入来源是她开的农家店超市。3月25日,记者采访了这个位于通往吉林市202国道旁的商贸城超市连锁店蛤蟆村分店。“一天收入六七百元,一年少说挣2万多元,要不在家待着干啥?”张守兰说。

  家里并不缺钱的张守兰最初在村东边平房开了个小店,面积不大,货也不全,村里乡亲想买啥,隔着柜台做生意,一天最多卖200多块钱。把她带入经营连锁,把小卖店当成经营项目的是磐石市的商贸城。去年9月,磐石市商贸城来人征求意见,将她的店纳入了全市的连锁店网络中,进了这个网,不需她交钱,而且是免费帮助她提升经营层次,改变经营业态,她也一下投入了5万多元,超市的经营面积扩大到240多平方米,货物品种也增加到2000多种。邻居王奶奶领着小孙子买货。小孙子只管挑选,完了拿着就走,奶奶结账:“这孩子一天来好几趟,一天得花10多块钱,就愿意到这儿来,环境好,卫生也好,放心。”

  像张守兰开的农家店超市在吉林市的县级市磐石有许多,记者采访到的明城镇大河食品超市,谢晓忠经理是个非常有经营头脑的新型农民,管理有方,制度上墙,“农资服务”、“售后服务”、“黑土地信息连锁网站登记簿”等项服务一一到位,他说,一天能卖个七八百元。像他们这样规格的农家店全磐石市不下千家,仅去年商贸城整合的农家店就有256个,这些店遵循统一的“商品配送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店规店约”,挂上磐石商贸城农家连锁店统一牌匾,月平均营业额比以前增加了50%左右,农家店成为当地农民购物的首选场所。

  怎样启动农村消费品市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本的一条,是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有了购买力,就会吸引企业界的投资,也会吸引农村的生产资金向流通领域流动。第二、必须由政府投入资金,进行网点建设。去年以来,商业部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起了积极作用。磐石市商贸城整合农村农家店,每个点市财政支持1200元,吉林省确定的乡村网点建设政府资助经费是每店2000元到3000元。去年供销社系统通过全国总社控股的新合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整合全国的供销企业,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政府如何推动,如何投入资金尚需结合地方特点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举措,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大力扶持有能力和具备条件的企业投身农村流通市场建设。磐石市供销社,是一个改革意识强,经营有方的现代企业,去年6月15个基层供销社改革全面启动,为1058名全民、集体所有制职工办理了身份转换,支付改革成本1932.1万元。企业不仅保持原有经营场所的正常经营,还建起磐石最现代化的商贸城购物广场。该社的核心企业商贸城一直是农民进城采购的首选商场,经营品种也非常贴近农民的需求,所以在该企业建立农家店连锁超市时,马上得到农民的接受和欢迎,预计2006年将再整合进200多农家店,形成60%以上的集中配货,将极大地提高农村市场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范围,向医药连锁、生产资料连锁等多渠道延伸,为农民兄弟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2005年12月,吉林市商务局验收组对磐石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商贸城连锁配送中心14个配送站和256个村级农家店一次性验收合格。磐石市和商贸城被商务部评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第四、启动农村市场需要新载体。磐石市供销社建立了“黑土地”信息连锁互动网,通过信息化实现商品流通的现代化。记者在商贸城连锁超市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网络设备安装在超市里,共有100家,农民利用这个网络互通供求信息,每天市广电局在有线电视频道设置两个信息发布时段,免费为农民发布供求信息。第五、鼓励工业企业生产农村适销对路的产品,以适应农村消费需求。包括汽车、农机具,服装、鞋帽等。实用性和较低的成本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重要砝码。

  农资开销占的比重大

  本报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张成亮

  位于豫东的中牟刘集有个农历逢四、七的集会,每逢集会,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便会赶来交易。阳春3月,正是植树的季节,记者一大早赶来时,马路两旁早已堆满了乡亲们拉来的苗木。

  “老乡,你的树苗多少钱一棵?”“大的3块5,小的2块。”“噢,那你这一车树苗能卖个几百块吧?”“差不多吧。”卖苗木的老汉叫贾广立,他一边照顾着他的生意,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他的收入账。

  贾老汉一家4口人,种了8亩地。中牟盛产大蒜,近年来行情渐涨,他家每年种蒜收入10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可得纯收入5000元,秋季种玉米收入1000元,每年培育的树苗收入2000多块。此外,他还在村口开了个小卖部,卖些烟酒百货,对小卖部的收入老贾计算不清:“能赚上我的烟酒钱吧。”对党的惠农政策,老贾记得清清楚楚:免交农业税、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这些好政策让老贾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说起消费支出,老贾说:“收入八成都买了生产资料。”

  除了投入再生产,盖房子娶儿媳妇是老贾另一件操心事。

  他说:“小孩结婚往往会花去我们七八年的积蓄。”

  泌阳县花园乡梁河村农民邢恩龙的家,堂屋四间平房,东屋3间瓦房,一个四合小院整洁卫生。

  邢恩龙的爱人杜合焕告诉记者:“俺两个女儿在广州打工,每人月工资700多元,除去两人生活费用每年往家能寄5000元;她爹农闲时到建筑队干点体力活,一个月也挣500元,加上2亩多地的收入,一年算起来可收入12000多元。”

  记者接过她的话茬说:“如今一年收入这么多钱,钱肯定很方便,存款不少吧?”

  邢恩龙没有回答,而是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支出账:“儿子上高中一年需要3000元,电话费、电费及柴米油盐哪个月最省也得500元,一年就得6000多块,耕地、种子、化肥、农药、收割这一套下来又是1000多元,再加上头疼发热花钱、吃饭穿衣花钱。要说收入比前几年确实增加了,加上免除了农业税,每亩地还有9块多的补助。”

  记者走访了几户农家感到,农民的收入的确较前几年增加了近三分之一,但他们还是普遍感到钱不够花。随后,记者采访了河南省中牟和泌阳县有关部门的领导,他们认为,要扩大农村消费,除了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外,必须靠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河南中牟县刘集集贸市场一角。本报记者 王伟摄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