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河南日报:河南演绎“中国式发展”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5日 16:41 来源:人民网

  从很多角度看,河南都像是整个中国的缩影:论人口总量,河南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省;论人口结构,河南是实实在在的农业大省;论历史,河南和中华民族一样,都曾背负着沉甸甸的荣耀与坎坷;论现状,河南和全国一样,尽管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展迅速,但要建成全面小康依然任重道远,面临诸多挑战。

  可以说,河南的特色,反映了中国的特色;河南面临的问题,折射出中国面临的问题;河南所要破解的命题,也是中国正在破解的命题。

  可以说,中原大地能否崛起,关系着整个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现,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河南的实践和探索,又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号角吹响之后,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省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探索,励志崛起,走出了一条在较短时间内,把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起点低的内陆农业大省建设成为经济强省的发展路子。

  中原儿女正逢盛世。

  中原大地正在崛起。

  河南,正在演绎着“中国式发展”。

  ――题记

  “河南现象”令世人瞩目

  2005年9月8日,一架宽大的波音飞机降落在郑州新郑机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一位银色头发、红润脸膛的风云人物,对河南进行了旋风般的造访。

  “30多年前我就开始了对河南的了解,在大学读书时我选修了中国古代历史,对河南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

  站在中原大地,谈着历史文化,克林顿由衷赞叹黄河文明,称在中原大地上生活过的人、发生过的事,曾经塑造着这个国家的精神、这个民族的品格。

  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真正促使克林顿来访的原因,诚如他所言:“中国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世界非常重要。”身处中原大地,瞭望中国发展,克林顿的演讲地点看似巧合,实则必然。因为,“古、土、苦”曾经一度是河南的代名词,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河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中国化”的河南,奏响了嘹亮的发展号角,巨变的河南,美丽的中原,怎不令世人心仪?

  开放的河南,正在用发展赢得尊重――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现在,全省年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亿元,人均产值突破1万元,粮食总产突破450亿公斤,全部工业增加值近5000亿元,经济总量稳居我国中西部地区之首,河南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的地位日益牢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得到落实,千余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展开,精神文明建设红红火火,民主法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所、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理想和目标,离现实越来越近。河南,正大步走向和谐。

  文化事业花开千树。《程婴救孤》、《风中少林》享誉全国,“河南文化现象”、“宝丰文化现象”令人瞩目,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引来喝彩声声,报业集团、出版集团体制改革、产业发展卓有成效,文化影视集团、影视制作集团闪亮登场。河南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业内权威人士赞誉河南为“中国文化的圣地”。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连年持续增长,全省总体上已经实现小康。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更是尽力办实事、办好事,造福百姓。仅2005年,就投入150亿元,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可以说,这几年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广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

  人才建设突飞猛进。科教投入连年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四处花开,高层人才频走中原,国家级奖励成果不断涌现,国家授权专利迅猛增长。汗洒中原建伟业,英雄人物出中原。人民卫士任长霞,德艺双馨常香玉,舍生取义李学生,赤胆侠义魏青刚,精神强者洪战辉……河南的英雄们,以宽厚博大的仁爱精神、真情至爱的负责精神、愈挫愈奋的拼搏精神和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诠释着河南人、中国人忠厚勤恳、英勇顽强、大义分明、扶危济困的优秀品质;河南的英雄们,在提升着、镌刻着河南的品质、中国的品质!

  ……

  所有这一切一切,都无可置疑地表明,河南在嬗变,河南在崛起,河南前进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实、越来越铿锵!

  这,便是被海内外媒体和周边省区称道的“河南现象”。

  河南决策者大笔写发展

  人们不禁要问,河南怎样铸造了这般辉煌?千年前那个富甲天下的繁华之梦,在今天又怎样变得明晰起来?

  答案是: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咬定发展不放松。

  静心审视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轨迹,人们会发现,在一串串沉甸甸的发展数字后面,是一串串河南党政领导的名字,是一份份有关省、市、县领导重发展的美好记忆,是一个个有关省、市、县领导抓发展的感人故事。

  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些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几经更替调整,但他们对抓发展都矢志不渝,薪火相传。正是由于他们登高望远,锲而不舍,呕心沥血,带领和组织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齐唱“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的主题歌,才带来了河南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近几年,河南的国民生产总值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可以说,每一个百分点的增加都凝聚着河南人民追求发展的坚强信念,每一个百分点的增加都凝聚着省委、省政府驾驭经济全局的大智大勇。

  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上个世纪末。打开当时中国的经济版图,从河南向东望去,环渤海经济圈正在拔节生长,济青双龙头的山东省正在扶摇直上,长三角经济区正在上海的引领下创造着新的东方奇迹……从河南向西望去,富饶的资源、

  广阔的空间、致富的渴望,西部大开发步伐坚实有力……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河南怎么办?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河南怎么办?东部领跑、西部紧追之下的河南又该怎么办?

  尤其重要的是,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是一个有着沉重就业压力的大省,像这样的省份,走什么样的路子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者们在努力寻找着,求索着,发现着,实践着。

  问计干部、问计群众,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入乡村、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探寻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路子,终于找到了制约河南发展的瓶颈,找到了实现发展的突破口,理出了符合河南实际的发展思路。省委书记徐光春明确提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全部工作,要围绕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目标全面谋划、积极推进。

  依据省情,河南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确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积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依据省情,河南强力推进工业化,确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促使河南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转变。

  依据省情,河南积极加快城镇化步伐,确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以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为支撑,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主线,以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河南城镇化水平。

  依据省情,河南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确定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依据省情,河南坚持“科教兴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确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综合实力。

  依据省情,河南着力打造“创新河南”,确定把建设“创新河南”当作主线贯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经济和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作为河南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依据省情,河南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以前,每每说到河南人口多、农民多,就觉得是包袱、是障碍。但换个思路去理解,就发现,积极主动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人口多、农民多也可能变成优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不但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份额增添了重重的砝码,而且还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依据省情,河南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确定依托河南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加深认识、加快改革、加速发展、加紧谋划、加强领导,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

  ……

  实践已经和正在证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方略,符合河南实际,抓住了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河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从而演绎出众多极具借鉴价值的“中国式发展”经验。

  河南人民能干成大事业

  围绕省委提出的奋斗目标,按照省委确定的发展思路,河南人民豪情满怀地投身于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实践。

  立足工业基础不强、农业比重大的省情,河南努力走出有“个性”的工业化路子――

  坚持以高新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河南人较早意识到转变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变“被动转”为“主动转”。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河南抓住机遇,加快经济转型。一个个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项目被“压”掉,一拨拨高技术、高效益、有市场的项目拔地而起,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不断升级,全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高出GDP增速4.7个百分点。

  着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河南把煤化工、铝工业、食品、汽车及零部件、纺织、装备制造业等作为优势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做大做强。其中重点扶持百户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和50户高成长性企业,打造支撑河南工业的“脊梁”。现在,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已有3家,“双5亿”企业逾200家。

  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在广袤的黄淮平原上,双汇、莲花蓬勃生长……大别山、伏牛山下,华英集团、宛西制药欣欣向荣……现在,全国市场上的10根火腿肠,5根双汇造;10粒速冻汤圆,有6粒产自河南。这一棵棵从庄稼地里长出来的工业大树,荫及河南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更丰茂着河南的工业园林,传统农业大省已成为新兴的工业大省。

  推进城镇化,河南实施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努力把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带动全省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龙头”,同时加快沿边城市发展,形成有机互补的城市化推进态势――

  伴随一条39.11公里的快速通道在2005年岁末动工,郑汴一体化由此启动。这是一个突破口,中原城市群的大棋盘上由此布下第一个棋子;这又是一个冲击波,9城市基础设施同城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拉开帷幕。发展大郑州,省会围绕增强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六个力”不断推出大动作。郑东新区像竹子拔节天天长高,加州工业城建设正紧锣密鼓。2005年,中原城市群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省的56%。

  沿边各城市与中原城市群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竞相发展。河南沿边各市主动承接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发挥农区优势,壮大支柱产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破解“三农”难题是河南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着7000多万农民的福祉,河南在“三农”工作上持续推出大动作――

  统筹城乡发展,推出诸多支农惠农政策。在全国较早免征农业税,使农民一年减负29亿元;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送给农民实惠15.3亿元;集中支持24个产粮大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如今,河南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对外出务工农民“走前抓培训,走中抓服务,走后抓维权”,培育出了林州建筑、长垣防腐等一批名闻遐迩的劳务品牌。全省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57万人,农民年务工总收入730亿元,占全省农民纯收入的三成。

  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河南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河南农业正实现着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深刻转变。通过建设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基地,农区产业路子越走越宽,加工链条越拉越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生产力,河南走出了扎实的第一步。

  河南努力夯实县域经济这一“基石”。在全国较早尝试“省直管县”体制,对35个县给予扩权,同时以各种行政、经济措施激励各县竞相发展。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增长16.5%,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达68.8%,其中35个扩权县经济总量已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河南强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换脑子、挖根子、变法子、装轮子、闯路子”的新“五子登科”,已成为河南人破除“内陆意识”,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旗帜。今天的河南人,思路新了:完善促进机制,优化投资环境,打造诚信社会;胆子大了:简化事项,减少环节,下放权限,许多做法开全国先河。“投资河南就是投资未来。”世界500强已有35家落户河南,中原大地已成为内商、外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河南努力深化改革。国企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全省90%以上的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对非公有制经济政治上放心、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创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非公有制经济已成河南经济的半壁江山。行政体制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着良好的政府环境。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河南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河南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一批公共事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或投入使用,整体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更多成果。仅以农村公共卫生事业为例,近三年,河南就投资建设了1396所乡镇卫生院,68%的乡镇卫生院基本设施得到改善。

  ……

  就这样,河南人民怀着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励精图治,扎实苦干,努力拼搏,一个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进军,以磅礴的气势和宏大的规模,展现在中原大地上。

  当今河南处处有锦绣

  时下,正是春风骀荡、阳光明媚的日子。读者朋友不妨到河南的城乡走走看看,相信你一定会不时看到这样的画面和场景,不时听到这样的佳话和美谈――

  河南的公路越来越宽、越来越长。高速公路、路网公路几乎天天都在交通图上“无中生有”地出现和延长着。现在,河南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之首,全省18个省辖市都通了高速公路,形成了“三小时经济圈”。

  河南的城镇越来越美、越来越靓。城市里高楼林立,城镇里热闹繁华。洛阳的洛浦公园花红柳绿,开封的包公湖上欢歌笑语……南阳的大气,濮阳的优雅,漯河的小巧,信阳的整洁,无不凸显着河南城市的独特魅力。高起点建设中的郑东新区,更以宏大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个来访的客人。来自上海的参观团不由慨叹,十年后的郑东,就是今天的浦东。

  河南的工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安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许继雄踞全国电力设备行业龙头,双汇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食品生产基地,安彩坐上了世界玻壳生产的“头把交椅”。今日之河南,不但有全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但有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企业,还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有紧跟时代潮流而动的现代物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一个月创造的利润,就大抵相当于2001年全年的利润。

  河南的农业越来越强、越来越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中原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农民们都说,现在既有奔头、有干头,又有想头、有盼头。78岁的扶沟县韭园镇吴桥村农民吴书款饱蘸深情,编写了一首《直补政策七字歌》来表达他们欢快的心情:“党的惠农政策好,重视‘三农’促发展,把咱种地老百姓,当成宝贝疙瘩看……”

  河南的美景越来越多、越来越火。龙门石窟荣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寺的山门前迎来众多金发碧眼的游客,云台山的飞瀑让江南水乡的客人叹为观止。在白天领略了太行山的雄伟、黄河的奔涌之后,你还可以在夜晚观赏到荣获荷花金奖的舞剧《风中少林》、荣获文华大奖的豫剧《程婴救孤》。这些河南文化旅游的张张“名片”,吸引着海内外宾朋流连忘返,也为勤劳的河南人民创造着新的财富。

  ……

  可以说,当今河南处处有锦绣,处处有亮点,叫人看也看不够,数也数不完。

  河南未来定会更美好

  胜利地走过“十五”,告别“十五”,河南人应当无愧,河南人值得自豪。

  但,河南人未敢歇脚,不曾懈怠。因为前头又有新的伟大征程,她,就是“十一五”。

  世纪之交的“十五”,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承前启后的“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交会点上,战略机遇不期而至;关节点上,中部崛起任重势紧。当此之时,作为中部之中的河南,又面临着一次历史性抉择,又迎来一场空前壮观的大考。

  “希望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这一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正在激励着河南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夙兴夜寐、奋力前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精心谋划,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持续健康发展。那份《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的五年,河南将实现“八个转变”――

  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转变;

  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

  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

  经济社会向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转变;

  人口资源大省向人力和人才资源大省转变;

  体制机制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转变;

  加快构建和谐中原,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转变。

  为实现“走在中部前列”的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全国人民做出郑重承诺――

  “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要年均增长10%;

  到“十一五”末人均生产总值提前翻一番;

  “十一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省委、省政府特别强调,要重视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河南”;要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建设和谐中原。

  “十一五”,河南准备好了。

  明天,河南一定会更美好。此时此刻,记者不由想起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说过的话:“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

  河南,我们为你喝彩!

  河南,我们为你祝福!

责编:肖阔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