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甘肃皋兰农民巧做“树荫经济”
移动用户
联通用户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07日 16:58 来源:CCTV.com

  在素有“兰州后花园”之称的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农民办“梨花会”办出了名声,靠卖“树荫”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戏称自己是做“花”的文章,赚“树”的钱。日前记者来到什川镇一探究竟。

  出兰州城沿东北方向的公路驱车20多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在滚滚黄河的怀抱中,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飞银浅白的什川梨园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什川镇梨树已经发展到1.2万亩,大多数的梨树都有300多年的树龄,被誉为难得的“古梨园博物馆”。

  穿过由什川镇农民修建的黄河上游的第一座钢索吊桥,随处可见忙碌的村民,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了灯笼和小彩旗。推开村民彭青山家的门,掩映在梨树下的7间平房已收拾得干干净净,彭家大婶正在和面做饭,一见到记者就聊了起来。“我们这里的梨树、苹果树都是老树,品种淘汰得快,老品种的梨和苹果卖不出去!后来镇里引导我们在老梨园内办起了‘农家乐’。从2003年起镇里每年都办梨花旅游节,把大批的城里人吸引到我们这里来休闲赏花。日子好过着呢!”在大婶家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台电脑,这是去年花5000元给儿子买的。大婶说:“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们庄稼人也想赶赶时髦了。”

  出了彭大婶的家,听镇里的人说刘明海家有游客来了,记者决定去他家看看。“笑迎海内踏青客,诚待天涯赏花人”,一副醒目的大红对联挂在刘明海家的门口。今年58岁的老刘正在院子里替客人做烧烤。他告诉记者,自己办“农家乐”已经有三个年头了,现在可以同时接待230人。在旅游节开幕的日子,他家满园子的座位一般提前一周就预订出去了。当记者问起他家去年的收入时,他自豪地伸出了5个手指头。

  “5000元?”记者问。“不对,5万。”老刘笑着纠正记者:“5000元还不够我去年梨花会开幕当天赚得多呢!”

  走出老刘家院子,迎面碰上刚买菜回来的魏周超。魏周超在2003年建起了一座小型度假村,光去年就收入了3万多元。魏周超说,政府搭台,让我们老百姓赚钱,不光给我们带来经济收入,还让我们开了眼界。“现在国家不是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吗,我们就要抓住这个机遇,继续把我们的园子做大做好。我准备盖一栋乡村小别墅,一楼做厨房二楼做客房,我们的日子有奔头哩!”

  皋兰县领导独具慧眼,瞄准了什川镇老梨园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从三年前,一棵老梨树下面一把遮阳伞一壶茶水起步;到现在,拓修公路、亮化河堤、整修村庄,引导农户创新经营理念,邀请诗、书、画名家来什川题词作画,进行文化包装,已使当初赏花观景的“伞下游”,提升为农业开发、旅游观光、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为主的“树荫经济”。皋兰县县长咸大明告诉记者,全县像魏周超家这样的旅游度假村有45家,占地860亩,像彭大婶家这样的“农家乐”接待点有110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工资性收入达150万元。农户出租梨园耕地800亩,租金收入110万元。2005年来什川接待旅游者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75万元。(文/本报记者 李琛奇 实习生 赵磊)来源:经济日报

责编:肖阔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