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频道 > 中华大地 > 正文

阿根廷农牧业:“种地就是报效祖国”(图)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2日 11:10)

  阿根廷素有“世界粮仓”的美誉,又以“牛背上的国家”为荣。该国总人口3700多万,牛的存栏数却达5000万头。一位当地朋友骄傲地说:“我们每人骑一头牛,还留下1000多万头可以出口。”最近,阿根廷举办了第118届农牧业博览会,充分展示了这个农牧业强国的风采。


  阿根廷的农牧业博览会始于1866年。除了战争等特殊原因外,基本上每年举行一届,而且规模逐步扩大,展览项目也从早年单纯的农牧产品扩大到农牧机械、生物基因科技、农业金融等方面。今年的农牧展是在阿根廷初步走出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举行的,搞得非常风光。近10天的展览总共接待95万参观者,正副总统和大部分内阁部长先后到场。

  农牧展既看热闹又讲门道

  在阿根廷,很多人以种田养牛为荣。100多年来,“种地就是报效祖国”是农牧展不变的口号,至今还写在农牧展的中心广场上(见上图,人民日报记者范剑青摄)。

  前两年,阿根廷经历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制造业和金融业等受到沉重打击,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更显重要。正好这两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阿根廷农场主获益颇丰,政府税收也随之增加。基什内尔总统去年访问美国时,送给布什总统的礼物就是新鲜羊肉和羊毛制品,突出体现了阿根廷政府推销其农牧产品的愿望。

  农牧展既看热闹,又讲门道。牲畜的比赛和拍卖是最热闹的项目之一。农牧场主把自己养得得意的牲畜带到展会,从马、牛、猪到鸡、鸭、鹅,甚至家养的孔雀都可以参赛。当然,最精彩的还是赛马,速度快或者舞步优美的纯种马在比赛中得高分,也就能在随后的拍卖中卖出好价钱。阿根廷牧场条件好,有一些从欧洲或阿拉伯地区引进的纯种马能生长得很好,名贵的赛马身价高达数百万美元。

  如果说纯种马是贵族的宠物,那么牛就与老百姓比较接近了。本届农牧展上最贵的一头公牛拍卖到了10万比索(约3.3万美元)。这类价格“牛气”的牛,共同特点是个头大、生长快、肉质好,往往是其他牧场主买去做种牛的。购买好的种牛,是牧场投资的重点之一。

  在这些比赛或者拍卖的场合,阿根廷人重农、以农为荣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在一次种牛拍卖会上,记者看到许多颇有身份的大牧场主都亲手牵着自己的“得意之作”上阵。熟人间互相问候、握手以后,还不忘去摸摸对方的牛。更有几位牧场主竟随身带着“化妆品”,临近评比前,拿出洒水壶往牛身上喷点水,再用专门的刷子整理一下牛毛。经过这样的处理,牛毛会显得更顺滑和有光泽。

  现代农牧业告别靠天吃饭

  对于看“门道”的农牧场主们来说,参加农牧展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信息。所以,在安排精彩的赛马、评牛活动来吸引“外行”参观者的同时,农牧展还组织了几十场研讨会,内容涉及国际市场评估、农业技术展示、农业金融服务等方面,专门为农牧场主等“内行”们服务。

  农牧业是传统产业,因此许多人把它与低附加值相联系。其实,农牧业不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得好了,也能开发出许多有高附加值的项目。牲畜良种的培育就是一个赢利性很好的项目。在阿根廷,每年除了肉类出口以外,牛、羊、猪等牲畜良种的出口,也是一个不小的创汇项目。前不久,阿根廷副外长就曾经向记者表示,阿根廷愿意向中国输出优良种牛和农作物品种。

  现代农牧业,绝不再是单纯的靠天吃饭,相反,其中有许多知识含量很高的东西。良种的培育需要先进的生物技术,播种时机的选择有赖于准确的气象服务,出售时机的选择需要对国际市场的预测。阿根廷农场比较集约化,一些大的农场主,已经有实力租用气象卫星、出资组建国际市场研究机构。

  近年来,阿根廷城市人口“到农村去”的做法颇为流行。由于城市治安恶化,创业和就业前景不佳,一些受过高等教育、有些资本积累的家庭,出售在大城市的资产,到内地购买农场,投资种植业或畜牧业。阿根廷素有出口农产品的传统,因此农牧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国内经济形势困难时,农牧业反而有更强的“抗跌性”。

  正如“种地就是报效祖国”这句口号所言,农业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农业虽然是最古老的产业,但它同时又是一个需要知识和资本的产业,是一个能提供发展机会的产业。

责编:肖阔  来源:人民网

本篇文章共有 1 页,当前为第 1 页